寒露天渐凉露渐重身体要养生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pf/a_5334051.html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深秋的节令。一重秋风一重冷,一场秋雨一场寒。自“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气候由热转寒,会让人明显感觉到昼夜温差加大,体质不佳者很容易受寒邪入侵。因此,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寒露”养生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保养身体才能安然度过这个“多事之秋”呢?

“寒露”养生要点

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不断增强,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随之下降,因此,为了预防感冒,要适时添衣,以防寒邪入侵。

随着秋季阳气收敛,气候寒凉,肩周炎最容易复发。中医看来,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不通则痛的病症。此外,对于老年人而言,心脑血管疾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1

脚部保暖,防止寒凉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民间更是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过了“寒露”,昼夜温差加大,寒气、凉气最易从脚部蔓延至全身,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一定要注意脚部保暖。

中医认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如果脚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影响身体的脏腑功能。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还应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帮助排湿祛寒,还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

2

养阴润肺,预防秋燥

寒露时节,气候愈发干燥,许多人相继会出现口唇干裂、皮肤干燥、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最主要的养生就是预防“秋燥”,尤其在饮食调养上应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主。多吃些滋阴润燥、益胃生津功效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等食物,可有效缓解秋燥所带来的不适感。

此外,由于秋季皮肤干燥,要注意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白天不妨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淡盐水可有效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蜂蜜水则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不仅如此,秋季经常服用蜂蜜,还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同时也可有效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象。

3

调理脾胃,进补有度

民间有“秋冬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但由于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此时应当先调理一下脾胃,为脾胃更好地受纳补品做好准备。

寒露时节,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鸭肉、莲子等。中医认为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4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宜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需顺应节气,分时调养。正所谓“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鸿俱兴”。

5

适量运动,调养情志

在秋季的时候,要坚持适宜的身体锻炼,不仅可以调节肺气,还可以提高人体肺脏器官的功能。但不宜太早进行晨练,因为晨起气温偏低且常有雾霾,对呼吸道有损伤,重者伤及肺脏,身体偏弱者也较容易感受寒邪,故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运动。适当锻炼,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容易耗散精气津液。

如果遇到起风变天、阴雨天气,可在室内运动,以免受室外寒湿而感冒。与此同时,切记情绪激动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最后小编友情提醒

今日寒露

要穿秋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jc/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