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ldquo颈肩痛肩周炎rdq

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s://news.xjauto.net/zixun/202103/38337.html

秋冬之际

您或者身边亲友有肩颈不适吗?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疾病。本病好发于体力劳动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而且容易因为受寒而得,所以又称为“五十肩”、“冻肩”。

1

1

1

什么是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属“痹症”范畴,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具体又属“十二经筋病候”,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外伤劳损,内伤劳累,以及人过中年后血气渐衰,以至风、寒、湿邪乘机侵袭肩部,导致肩部经脉闭阻、气滞血瘀所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患者患病后肩部反复疼痛不已,并伴有功能障碍。

1

2

1

肩周炎表现症状

1、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的肩部疼痛,夜间加重,可向前臂或颈部放射。

2、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显著,病情严重者不能刷牙、洗脸、梳头、脱衣、插衣兜等。

1

3

1

肩周炎病因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形成有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因是风寒湿邪,外伤及慢性劳损。

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②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 

③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④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颈肩痛、肩周炎”,艾灸取穴法

灸法可借艾灸之火使气血运行通畅,正气得复,邪气得去。

《神灸经论》曰:“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艾灸取穴

1、风池穴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风性轻扬,易袭阳位。在外感风寒时,选用风池可以温经散寒,祛风通络。风池是经络气血凝滞之所在,循经灸之,血行气顺,经脉自然通利顺畅。

2、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筋会,为治一身筋病之要穴,《针灸集成》云:“筋会阳陵泉筋病治此”,此穴的用法在《针灸甲乙经》有记载:“阳陵泉者……刺入六分,留十呼,灸三壮。”可见,不论针刺或是艾灸,皆可发挥此穴舒筋、壮筋的作用。

3、阿是穴

是指在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在颈肩部选取压痛最明显的地方作为阿是穴,取其“以痛为腧”之意。

艾灸方法:点燃艾条,以温和灸法循经脉走形自下而上依次施术于各个阿是穴和风池穴,以穴位感受到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穴20分钟;然后艾灸双侧阳陵泉,每穴20分钟,艾灸同时缓慢活动颈部。每日1次。

经验分享:也可以在阿是穴和风池穴、天宗穴、肩井穴拔罐5~10分钟后再施以艾灸20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热,继而再用拇、食、中指用力按揉、拿捏上述穴位,待各穴区出现酸胀的气感时,再向深部做环形按揉5~10分钟,并嘱患者活动颈部,若疼痛未缓解,再按、拿阿是穴、风池、肩井穴,手法由轻至稍重,使颈部气血通畅,肌肉放松,则症状可解除。每次按揉20~30分钟。上述综合措施,效果会更好。

艾灸对于疼痛或粘连情况较轻的作用比较好,粘连较重时应先用其他方法松解粘连,然后再艾灸帮助恢复。

艾灸取穴

1、肩髃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功效,是肩部疾患的常用穴。

2、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等。

3、肩贞穴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可通经活络,主治肩胛疼痛,手臂不举,上肢麻木,耳鸣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病。

4、阳陵泉

5、条口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条口穴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穴。灸之可通阳明经气,驱散邪气,活血通络而止痛。

操作方法:取坐位,全身放松,在上述穴位用艾条温和灸,或者用艾灸盒。每个穴位约20分钟左右,5天1个疗程,中间间隔2天,进入下一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会见到不错的效果。

经验分享:艾灸同时配合功能锻炼,是治疗肩周炎的基本法则。治疗期间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通过肩部的肌群和上肢肌肉运动,增强关节的适应能力,增大肩关节活动范围,最初幅度要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包括爬墙摸高、画圈、健侧手牵拉患侧手、弯腰晃肩、外旋、梳头、后伸摸背、抗重力锻炼等动作。

艾灸,是治疗肩颈痛和肩周炎的常用、有效方法,但是取穴和方法有差异,希望大家能够辨证施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肩周炎的锻炼方法

1、甩手锻炼

患者站立位,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内收、外展运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复进行。

2、扶持牵拉

用双手扶持身后的固定物体,作挺胸挺腹,牵拉患肢向后。

3、体后拉手

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

4、外旋锻炼

第一步,背靠墙而立,第二步,握拳屈肘,手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反复数次。

最后祝愿各位看官朋友身体安康,心情舒畅每一天。

了解学习更多中医知识,康养常识,艾灸技法,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yi/10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