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对木匠师徒走夜路回家,忽然大雨滂沱。路旁有一个没有门牙的老翁,请两人到家中避雨。徒弟孝顺,临睡前将师父的鞋子摆正。深夜,黄皮子溜进房间,木匠拿出锛后,黄皮子灰飞烟灭。
南昌县,有一个木匠叫田七,年过五十无儿无女,为了不让木匠的手艺传承下去,不久前收了一个关门弟子叫刘二牛。
刘二牛也是一个孤儿,从小吃百家饭长大。里正见他可怜,就将刘二牛引荐给田七当徒弟。就这样,两人相处下来,情同父子。田七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他。
忽有一日,田七受邻县秦员外相邀到家中干活,为了让徒弟多见识世面就带他一同前往,师徒两人配合默契,干完活后已经太阳下山,秦员外心善要留师徒两人到府上过夜。
遭到了田七的拒绝,师徒两人借着月光大步向村里走去,走了大概一盏茶的功夫,天上突然下起了细雨,须臾,就成了倾盆大雨,师徒两人只得在路旁一间残墙断垣的破茅屋前避雨。
天幕的口子仿佛被雷电撕碎,大雨噼里啪啦下个没完,师徒两人本就干了一天活,现在又过了丑时(夜里一点以后),两人又困又冷。就在这时,破茅房前来了一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老翁说道:“我见两位在此避雨许久,这天也不会那么快放晴,不如到我家过夜吧。”田七闻言大喜过望,师徒两人跟在他的后面,来到一处挂着白灯笼的院子。
在路上老翁自称黄伯,他说妻子去世以后就一人居住在这里。黄伯推开院门,带着师徒进到院子里。
这院子古色古香,蔓藤布满墙壁显得古朴。黄伯请两人坐下,转身去厨房备酒菜,田七趁机对刘二牛说:“一会酒菜端上来不许碰,出门在外谨慎一些。”
刘二牛点头称是,黄伯笑呵呵端了几道菜上桌,热情的招待众人上桌。田七苦着脸说:“黄伯,我们今天实在太累了,能不能找个地方让我们先休息?”
黄伯一直劝说两人用饭,田七就是不肯。黄伯只好带着两人来到客房,田七将门栓好,从包袱里拿出一些干粮,师徒两人喝着水下咽。
刘二牛吃完干粮后,不一会儿,就鼾声如雷睡着了。田七本来还有事情要和刘二牛交代,见他酣睡不忍心叫醒。田七弯腰将刘二牛的鞋子一正一反的摆在床边,他从背包里将锛(念ben)放在枕边,然后脱了鞋也将它一正一反摆在床头。
这种鞋子的摆法有个讲究,古时叫“鲁班拒让阵”,这是木匠前辈们口口相传的阵法,古时由于木匠经常要外出干活,夜里会寄宿在外,他们用这个方法可以阻挡晦物的袭击。
没过多久,刘二牛的鼾声响起。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来到客房前,门栓无声掉落,房门打开了一条缝,黑影趁机溜进房内。
如果田七此刻醒来,一定会大吃一惊,这黑影竟然是黄伯。只见黄伯身后晃动着一只硕大的尾巴,这黄伯其实是一只修仙百年的黄皮子,专门吸取走夜路人的阳元,用来增加修为。于是,黄伯张开嘴朝两人的头上吐出一道黑气。
就在此刻,床前乍现一道金光,犹如一道护壁将黑气挡在外面。黄伯大惊,那团黑气被反弹回来,他来不及躲闪被击飞,黑气原路返回弹到黄伯的嘴里,它的一口獠牙被打碎。由于受伤,倒地后的黄伯原形毕露,变成了一只黄皮子。
它从头顶到尾巴有一条白色的绒毛,显然是一只修行百年以上的黄大仙。此时,刘二牛被渴醒,他起身来到桌上倒了杯水,咕嘟咕嘟大口喝下,喉咙瞬间舒服许多。
刘二牛回到床边,看见师父的鞋子一正一反的摆着,他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担心师父明天穿鞋不方便,遂弯腰将鞋子摆正,将鞋尖朝外,鞋跟朝后。做完这一切心满意足的继续睡觉。
这一幕被躲在房梁上的黄皮子看了去,它才留意到鞋子的摆放。过了一会,刘二牛鼾声响起,黄皮子从房梁上跳下,看到鞋子已经摆正心中大喜,它又张开一嘴碎牙,吐出一道黑气。
田七睡眠很浅,在睡梦中闻到一股腥臭味,他微微张开眼,侧过头看见床边站着一只黄皮子。他只觉得有些头晕没力气,心中大惊想喊话提醒徒弟刘二牛,可是喉咙却说不上话。
田七拼尽全力左手握住锛(ben),一股清凉之意袭来让他意识清醒。黄皮子吐出黑气后,正在侵蚀师徒两人的阳气,内心正在欣喜的时候,只见躺在床上的田七突然起身,双手持锛(ben)朝黄皮子头顶砸去。
黄皮子来不及反应,就被砸翻在地,眼睛泛白后化成一道黑烟散去。田七将刘二牛唤醒。两人互相搀扶走出院子,回头再看哪里还有什么小院,分明就是躲雨的茅草屋,原来是黄皮子的体味将人迷惑了两人。
田七将黄皮子背到身上,在路上田七将刚才的事情告诉了徒弟,刘二牛闻言很愧疚,田七没有怪罪徒弟反而觉得,可以收到这样的徒弟很欣慰,心善不是嘴巴上说的,刘二牛摆正田七的鞋子出于孝心,只是好心办了坏事。第二日,刘二牛将黄皮子卖了一两银子
该故事为小树原创短篇《木匠师徒》,讲述了木匠师徒借宿避雨时发生的故事。
这则故事的寓意:出门在外,遇到陌生人主动搭讪格外要留个心眼。在外地出差借宿,一定要锁好门窗注意安全。现实中,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