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小心邪寒入体多ldquo甘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

荷破叶犹青

今日3时55分

在清冽的月夜里

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

这是今年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露珠冷寒而欲凝结

放出微微寒光

“寒露”之名由此得来

即将迎来秋残如血的日子

草木荣华渐成往事

冬天的脚步慢慢靠近

天气由凉转寒

寒露节气坐功图

运:主阳明五气;时:配足太阳膀胱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每天1至5时之间,盘坐,两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对,缓缓上提至乳胸前,两手前臂内旋,双手慢慢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别朝左右侧方向,两臂伸直,且成开放型。身体上耸,头转向左,手心翻向下,两臂由体侧缓缓放下。

如此反复做15次。然后,叩齿、咽津,方法同前。

治病: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动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巅痛、头两边痛、头自顶痛、目黄泪出、鼽衄、虐乱、诸痛。

收敛神气,寒露养生

1身识养生

寒露以后,凉燥与寒叠加成为多事之秋的主因。这个时节,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强,是重感冒的高发期。此时一些疾病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炎也不可忽视。

据统计,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

2推长寿筋

筋骨的外侧,从足三里到丰隆,再到踝关节前上方这个区域,如果能够自己经常推一推,或者大家相互帮助推一推,拍打一下,对身体会有帮助。

3按摩穴位,经络养生

寒露以后,气温逐渐下降,第一点要做到的就是防寒。大椎属于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或艾灸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每天中午弹中指,强心护心

心包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膜,可以说是心脏的保护墙,所以心包的功能决定着心脏的健康。每天弹一百次中指,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心血功能的经络方法。

具体方法:

用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增强心阳起到强心护心的作用。

常按摩委中穴

寒露节气与人体的膀胱经相对应。膀胱经从内眼角的睛明穴一直走至足小趾的至阴穴,可以说是“从头到脚”,是人体当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寒露时可常按摩膀胱经上的委中穴。

具体按摩方法是:

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一压一松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经常按摩委中穴不仅可以治疗腰痛,而且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

在这突然转冷的时节,适宜艾灸!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生,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可通过艾灸养生的方式保养体内阳气。

随着秋天的到来,患肩周炎的病人会增多。中医看来,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不通则痛的病症。秋季阳气收敛,气候寒凉,肩周炎最容易复发。治疗肩周炎最重要的是补气血,再配合祛寒湿,就能很快治愈。

艾灸穴位上可以选取:肩井穴、天宗穴,合谷穴。

深露重,秋风起,小心邪寒入体

1脚部保暖,防止寒凉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气候将向寒冷过渡。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中医理论认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因为足部是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所过之处,如果脚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影响脾、肝、肾、胃、胆、膀胱等脏腑功能。除了足部保暖,还应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

2养阴润肺,预防秋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出现“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此外,对付秋燥的一个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3调理脾胃,进补有度

“秋冬进补,开春打虎”,但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当先调理一下脾胃,为脾胃更好地受纳补品做好准备。

秋补先顺气:

在寒露前后三天,最好喝一种顺气安中的汤,此汤是开路工兵,专治气滞。这个汤制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香附米20克、紫苏30克、路路通9克,再加上荷叶梗30克,藕节10克,白萝卜带根2个,煮成汤,喝汤吃萝卜。

4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顺应节气,分时调养,十分有必要。

5适当运动,调养情志

寒露时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运动,但每天运动时间不宜太早。宜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运动,运动时避免出汗太多,否则会伤阴损阳。

6寒露时节多晒太阳

这是阳气收藏入土的最后阶段,地面上阴气渐重。所以寒露以后的阳光特别补,此时的阳光已没有炎夏时的“热毒”,温暖如酥,尤其是偏阴寒体质的人晒一晒,会非常受用。

7寒露节气要吃这些豆白扁豆:

寒露起,秋意渐浓,难免会出现食欲减退、身体乏力等不适症状,这些其实都是脾虚的表现。而白扁豆性微温,正是健脾除湿的应季食物。吃白扁豆要连皮带肉一起吃,因为白扁豆皮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

?黄豆:

黄豆含植物性蛋白质,有“植物肉”的美称。人体如果缺少蛋白质,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劳的症状。

红豆:

红豆性平、味甘,中医认为,红豆具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肿的功效,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等症。

黑豆:

黑豆中含有花青素,有抗氧化的功效。秋冬季节吃点黑豆药膳,有益于防病强身。

----------------------------

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yi/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