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老街的补鞋匠浙南新鲜事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58.html

老街的补鞋匠

作者/包芳芳

“他叫大宝,是个修鞋匠,他的鞋摊摆在丑槐下已很有些年头了。街上的风景,换过一页又一页,不变的,只有大宝的鞋摊。看见他时,他多数蓬头低首地趴在一架黑乎油腻的修鞋机上补鞋。修鞋机前放着一只破木箱,木箱上什么都有,都是修鞋的家什……”这是小说《丑槐》对补鞋匠的描述。和小说里类似的补鞋摊,在珊溪街头已是少见,能看见的就是那固定的一两处老地点,它们就像一段历史的回放片,温暖着过路人的心。

▲刘师傅补鞋

珊溪街头的刘师傅,守着鞋摊有三十多个年头了。一台补鞋机,一个木箱子,一个小摊位,三把折叠椅,两双拖鞋,外加一把遮阳伞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刘师傅的家离镇上有些距离,所以每天要五点多起床,六点多到镇上开始摆摊做生意。地点永远都是不变的——镇卫生院对面的小公园,在这里摆摊的还有修表匠、算命先生和一些卖树苗的农户们。公园里有一个小花园,花园旁边摆着长条凳,凳上坐着好多上了年岁的老人们。补鞋匠、修表匠、农户、长条凳子上休息的老人成了这里永远不变的风景。

▲刘师傅的鞋摊

刘师傅的补鞋机和其他地方的补鞋机有点不一样。他将补鞋机架在经过改装的木箱子上,木箱子的门是可活动的折叠门,打开看,里面的宝贝一应俱全,有钉子、拉链、剪刀、锉刀、皮料、锥子、钳子等工具。这样改造便于可以顺手随时取用工具。补鞋机旁边还有一个铁拐顶,这个工具主要用于钉鞋钉用的。关于铁拐顶还有一个传说,说是这个工具是“八仙”之一铁拐李所用之物,所以补鞋匠们尊称铁拐李为祖师爷。传说多少也增加补鞋行当的神秘。

▲刘师傅改装后“一体式”补鞋机▲左:刘师傅改装后的凳子右:铁拐顶

刘师傅补鞋有自己的经验之谈,先是在膝盖上铺一张油毡布,然后将需要补的鞋子放在上面,以免补鞋时胶水、脏东西滴在衣服上。他告诉我,最难补的是那种冬天里面夹着一层棉絮的牛皮鞋,太厚,很费功夫;最好补的是皮革鞋。补鞋也是一门手艺活,看简单,也要花心思。一双鞋子要是脱胶了,就要用刀片将鞋面和鞋底分离开,主要是为了清理夹杂缝隙的脏东西,弄干净了再用胶水粘上,之后用手按个五分钟左右,这样才能粘牢。要是一双鞋子坏的是鞋跟,就要看鞋跟的破损程度,整个坏了,就需要把鞋跟敲掉,重新配个新的钉上;磨损不多,就要捡一块和鞋跟大小的皮料,先用锉刀将皮料和鞋跟磨粗糙,再用粘水将皮料粘在磨损坏的鞋跟底部,最后用锉刀磨平与鞋跟周围多余的皮料,垫过皮料的鞋跟就很难磨损。

▲刘师傅在胶鞋

刘师傅补鞋收费也很随意。在和他的谈话间隙,一个老大妈拿过来一双脱胶的单鞋,单鞋皮面有些破损。接过鞋后,他将鞋子检查了一遍,用刀片将脱胶的地方清理干净、粘好,接着将鞋子放在补鞋机横杠上。就这样,他一只手摇着补鞋机,一只手稳着鞋子。在手摇补鞋机的过程,补鞋机头也随着需要补鞋的方向转动。之后,刘师傅干净利索地剪好尼龙线头,一双鞋就补好了。大妈边瞅着补好的鞋,边询问费用,刘师傅回答:“三元”。大妈摸摸口袋,随手一掏:“只有两元五角。”见这情景,刘师傅干脆就说:“没关系,就这样好了!”价格实在,补得又好,这位老大妈直夸师傅实在。

▲刘师傅用刀片清理鞋子脏东西

刘师傅的摊子不单干补鞋的活,还接补伞、补衣服、换拉链头等活儿。冬天里,绱鞋的活儿是最多。80年代前,绱鞋比较多的是布鞋,现在是拖鞋,因为农村妇女乐意自己用毛线织拖鞋,大多喜欢将鞋帮和鞋底拿到补鞋匠这里绱。绱鞋需要用到锥针和麻线,穿线时候,先用锥子在鞋底上钻个眼,再用穿针引线的方法将鞋子绱好。要是碰到鞋帮硬的,在用锥针穿梭麻线时,手就被线拉出血来。所以民间有个歇后语:绱鞋不用锥子——真(针)好。说的就是这道工序。“这个不算疼的,”刘师傅回忆,“冬日里由于手僵,在用补鞋机时,要是碰到鞋面光滑的,就会滑手,补鞋机的针就会扎到手指。”由于补鞋要长期坐着,刘师傅就自己发明了一张凳子——竹椅子上拆去竹面,绑了几条皮带,皮带之间间隔大,坐上去就会舒适一点。

▲左:陈师傅的补鞋铺右:陈师傅用刀

同样以补鞋为生的陈师傅,比起刘师傅是幸运的,在大峃老街有一件属于自己的5平米铺子。有了铺子就不怕风吹日晒,也就有了属于施展自己手艺的小天地。由于补鞋的口碑好,街坊邻居都会拿他这儿来补。

“布鞋皮鞋塑料鞋,破了坏了不要急;粘开胶,补窟窿,修鞋补鞋钉鞋掌——”只是这招揽生意的熟悉声音已经渐渐走远,就像艺人们在岁月的年轮中打磨着曾经的青春。

来源:淡墨文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yy/12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