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疼痛患者针灸、理疗效果都不好,无意间接触了“冲击波”,居然如此简单快速就解决了长期的疼痛烦恼!今天就向您介绍一下疼痛克星---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疗法,源自欧洲,作为一项创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方案,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被运用于更多领域。与传统的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无创、组织损伤小”等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也因此被誉为“绿色的慢性疼痛管理专家”。
冲击波治疗是一种无创的高效治疗,也就是冲击波经过皮肤、脂肪、肌肉等软组织后作用于损伤区,不用任何有创伤的器具就可以完成体外松解软组织的目的,由于接触的介质不同,在不同组织的交界区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作用,表现对细胞产生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在含有气泡的组织中还会产生空化效应。骨组织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出现显微裂纹,而这是诱导骨重建的重要原因,而拉应力和空化效应可以松解粘连的组织。冲击波对慢性软组织疼痛效果较好,可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废物代谢,消炎,抗感染,松解组织粘连,尤其对软组织粘连和肌腱钙化效果较好。
四大效应
空化效应:
冲击波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时,一些微小气泡会产生微喷射流,并伴有气泡急速膨大现象,产生空化效应(CavitationEffect),利于疏通微细血管,加速治疗部位的微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软组织粘连。
成骨效应:
冲击波携带能量和方向性,可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促进软组织见松解,裂解硬化骨;压应力可增加细胞摄氧,促进组织血管生长,改变成骨细胞增生、分化,从而愈合,起到成骨作用。
代谢激活效应:
通过对病变组织的作用,促进患处血供增加,带来新的生长因子并诱导干细胞转为正常的组织结构,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减轻患处的炎症反应,减低水肿,加速康复。
镇痛效应:
高强度冲击波对神经末梢组织产生超强刺激,使神经敏感性降低,无法传导疼痛信号。引起细胞周围自由基的改变而释放抑制疼痛物质,提高疼痛阈值,从而缓解疼痛。
体外冲击波适应症
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外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跟腱炎、髌骨腱炎、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肌痉掌、糖尿病足等。
体外冲击波注意事项
1、治疗周期:每周治疗1次,一个疗程3-5次。建议您在治疗周期内调整好作息时间,能够坚持按时进行治疗。
2、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疼痛耐受量不同,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请您在治疗过程中正确告知您的疼痛感受,医生会根据您的反馈作出相应的调整。
3、治疗后的几天内,您可能会感到冲击部位的红热肿胀不适,这是因为局部组织正在进行创伤修复,属于正常现像。如有此情况,可采用局部冰敷,连续冰敷,每天2-3次,症状会得到改善。
4、一个疗程结束后的间歇期,请您尽量减少运动或者治疗局部的猛烈发力。一般需要休息3-4周,使治疗部位得到充分愈合。
5、治疗周期完成后,希望您积极参与随访工作,定期来门诊复诊,我们会指导您后续的康复事项。
我们的诊疗范围
各种头痛如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
各种神经痛如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骨关节痛如股骨头缺血坏死、腰腿痛、膝关节痛、退行性骨关节炎、肩峰撞击、足跟痛等。
脊柱相关慢性疼痛如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退行性变、椎体压缩骨折、椎管狭窄症等。
软组织疼痛如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腱鞘炎、肩周炎等。
慢性顽固性疼痛如中枢痛、慢性盆腔痛、幻肢痛、截瘫后疼痛、痛经等。
癌性疼痛如癌性神经痛、骨转移、内脏转移等。
非疼痛性疾病如顽固性呃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面肌痉挛、骨质疏松、失眠等。
我们的诊疗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颈椎、胸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关节镜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关节炎、滑膜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断裂、游离体清除术、腘窝囊肿等和肩袖损伤、肩周炎、肩峰撞击、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肱二头肌断裂等。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主要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疼痛患者。
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主要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Ⅰ、Ⅱ支疼痛患者。
颈/腰椎间盘经皮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主要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颈/腰痛、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产生的根性疼痛等。
颈/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主要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颈腰痛及神经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关的疼痛。
脉冲射频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神经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和晚期肿瘤疼痛等。
脊髓电刺激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主要用于治疗癌性疼痛。
富血小板血浆(PRP)主要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网球肘及各种肌腱损伤、软骨损伤等。
三氧疗法主要应用途径为:三氧自体血回输、关节腔注射、皮下注射等,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带状疱疹、失眠、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神经病理性疼痛等。
超声引导下可视化神经阻滞治疗和关节腔注射治疗,作为疼痛科的基本技术,达到了精准、安全的效果。
我们的学科带头人
薛朝霞,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山西省卫健委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山西省医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pain》(中文版)编委。擅长应用各种微创介入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各种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癌性疼痛等,尤其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预防与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张辉,医学博士,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关节与软组织疼痛学组全国委员,山西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擅长应用微创阶梯疗法治疗慢性肩关节、膝关节疼痛,采用射频及关节镜等微创技术治疗肩周炎、肩袖损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射频、等离子等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性疼痛等疾病。
我们的团队
医院于年开设麻醉科疼痛门诊,年正式成立疼痛病房并建立疼痛科。现有医护人员18人,其中护士7人,医师1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硕士生导师3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8人。目前疼痛科设有三个亚专业组: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癌性疼痛学组、脊柱相关慢性疼痛学组、骨关节与软组织疼痛学组。每个学组均有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带组。
我们的专家出诊时间
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