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足是祛寒湿的根本
只有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寒湿在充足的血液,流动畅快的血流面前是无立足之地的,没有了寒湿,就不会出现这疼那疼,也不会长斑,长痘痘,长癣。
(2)运动后全身感到温暖
经常运动,经常体力劳动及做家务的人,会感到体内的热量大,这是因为运动生热,起到了祛寒散湿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运动而体内的血液不足,运动后就会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湿会乘虚而入,身体仍会虚弱多病。
(3)适当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
适当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运动后出汗,还是吃了温热食物而出汗,还是泡脚后微微发汗,都可以达到祛寒的效果。
(4)饮食祛寒
常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可以祛寒。由于地理气候的不同,各地区都有适合当地的祛寒饮食习惯。如北方喜欢吃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高热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欢麻辣,贵州人喜欢酸辣,湖南人喜欢炸辣,还有的人喜欢喝祛寒的药酒等。虽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湿,保暖。
(5)热疗祛寒
热疗祛寒是自古以来人们就使用的古朴,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热水袋,或加热后的沙,石,盐,石蜡热敷,有的用艾条熏疼痛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贴上姜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药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各种理疗仪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医院,民间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和治疗因寒湿引起的各类疾病。
(6)自制外用驱祛寒药酒
取花椒50克,放入毫升白酒(55度)中浸泡,整粒的花椒要浸泡一周后再使用,如果把花椒放入粉碎机里打成粉状,泡1—2天就可以用了。(花椒要到超市买质量好一些的,不要买路边小摊位上出售的花椒粉,以防假冒,以免影响疗效)
花椒性温,温中散寒能除六腑寒冷,并能通血脉,调关节,暖腰膝。用花椒酒擦在疼痛的部位,上下来回搓,搓热后可以直接用青艾条熏,也可以焐上热水袋,注意不要烫伤,可隔着衣服焐,这种方法对治疗腰痛,膝关节肿痛,肩周炎等效果不错。
(7)自做祛寒棉垫
民间有一种偏方:在夏季的伏天,将生姜挤榨成汁,取棉花放在其中浸泡,稍稍挤压一下,不要拧,直接到太阳下晾晒,晒干为止。然后用布将棉花包好,缝成小棉垫,到了冬季,哪个部位疼痛,就将小布垫缝在贴身衣服里面相应疼痛的部位,一直穿在身上,一般使用半个月后,再换一个新的。使用的时候,如果在这个姜汁棉花垫的外面再焐上热水袋,效果就更好了。(注:小棉垫不一定要在夏天做,其实冬天也一样可以)
生姜性温,有温经散寒,温胃止呕等作用。这种方法除了能治疗颈,肩,腰,腿等部位疼痛,还可以治疗老年人冬季最易犯的老慢支,哮喘。老慢支,哮喘有可能是肾虚,肾寒造成,患有老慢支及哮喘的老人,背部及腰部一定要注意保暖。可以将姜汁垫放在背后及腰部,再放上热水袋焐,还可以给热水袋做个袋子,背在背上或系在腰上更方便。
(8)快速祛寒湿法
这是我用得最多的,祛寒湿方法最快的方法,只限成人使用。
方法如下:
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夏季用6—8根青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城排艾条,保持距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当赶到疼痛时,可试着距离远一些,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经络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距离后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会哟欧温暖舒适的感觉。熏完后拿掉姜片,如果是姜片下单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青艾条熏烤后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10—20下。在双手臂外侧,外关穴的上下来回熏20—30下。以上6种方法,可以借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