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群身怀绝技的人
他们散布在贵阳街头巷尾
或是挑着扁担走街串巷招揽生意
或是在某个安静角落等着顾客光临
年起,每个周四,跟随我们去看一看
那些藏匿在贵阳街角的老手艺人
探究他们几十年专注一件事的别样人生
“这双鞋的后跟磨损严重,还可以修吗?”1月4日一名男士带着妻子的高跟鞋找到陈志刚。陈志刚拿起鞋子端详一会,“可以的,尽量给你恢复如初。”
陈志刚查看鞋子破损情况
因为家里不富裕,陈志刚16岁就背井离乡。年8月,他跟着大哥从四川广安来到贵州贵阳,学习修鞋技艺。那时候的贵阳,每条小巷几乎都有修鞋匠在路边支摊。
陪伴陈志刚12年的补鞋机
学成后,陈志刚在贵阳市房地产大厦附近开了一家修鞋店。在他的记忆里,年是最忙的一年,姐姐和侄儿每天下班后都来店里帮忙,每天忙到凌晨两点回家是常态。
“每天店里都会收到两麻袋鞋。”陈志刚说,那时候修鞋是需要排队的,半个月能取到鞋已经很快了。
陈志刚用皮鞋美容机修复鞋跟
陈志刚很乐于钻研解决鞋子“疑难杂症”的方法。高跟鞋的鞋尖磨损、鞋跟挪位、鞋子皮革上染色或刮破、扩大或缩小鞋子等,越有挑战的修理工作,他越感兴趣。
排队等待“治疗”的鞋子
因为拆迁,陈志刚的店挪到贵阳市正山街的小巷里,靠近热闹的中山东路美食街。他喜欢坐在门前,眼睛专注鞋上,手里忙个不停。
正山街巷内的老字号修鞋店
陈志刚经手最贵的一双鞋是11万元。顾客拿鞋子贴底,不仅可以防滑,还可以起保护作用。贴鞋底的时间不需要太久,顾客会在旁边等着,贴完后就能带回家。
陈志刚用吹风机烘干胶水
多年的修鞋经验,陈志刚练就修鞋的好手艺,深受顾客好评,老顾客遍布全国各地。就连曾经在贵阳工作的外地人,回到家乡后,依旧会把鞋子寄到店里。
布满修鞋痕迹的双手
“技艺一直停留在过去,是会被淘汰的。”陈志刚不断学习新技艺,同时引进新机器。“但是机器再先进,最关键的还是手艺。”陈志刚说。
陈志刚给皮鞋抛光
“只要认真,其实半个月就可以学会基础的修理技艺。”陈志刚收过6个学徒,他们来自云南、广州等。学成后,徒弟回到各自的城市沉淀手艺,“掌握基础很快,但想有精湛的手艺是需要时间的。”
空间不大,但修鞋店内工具齐全
因为修鞋时会用到锉刀、胶水等,难免会洒在身上,所以,陈志刚喜欢戴着皮质围裙,算起来每个月都要更换一次围裙。
流水的围裙,铁打的陈志刚。陈志刚展示身上穿着的围裙,围裙已经洒满胶水、布满横七竖八的刀痕,这条围裙的使命即将完成,新的围裙将继续陪伴他完成使命。
陈志刚为鞋子上补伤膏
靠着手艺,陈志刚培养出3个大学生。现在孩子都学有所成,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他也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小店里……
本网记者:杨昌鼎
实习生:罗倩莹
一审:丁憐
二审:黄桂花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