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失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
运动疗法在肩周炎的早期可以改善肩部血液循环,防止粘连,提高痛阈,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后期可以松解粘连,改善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力量,促进功能恢复。
治疗原则:
一般主张治疗与功能锻炼同时进行,但是这种功能锻炼以不加重患者疼病为前提。避免并发症,配合正确的功能活动。
急性期或早期治疗 对病肩采取一些固定和镇痛的措施,以解除患者疼病,如用三角巾悬吊,并对病肩做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镇痛术,可视化的分解肌腱黏连,消除无菌性炎症。
慢性期治疗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这时以功能锻炼和关节松动术为主,配合理疗进行治疗。
居家康复疗法1手指爬墙法
准备姿势:坐位或垂直站立,面对墙壁。
动作:双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两臂尽量高举,然后再缓慢回到原处,如此往返数次,每次3~5分钟,1天2次。
2身后拉手法
准备姿势:垂直站立,双手后背,双手交叉。
动作:逐渐向上提拉,此动作也可在散步时进行,每天做5~10分钟。
3耸肩法
准备姿势:坐位或立位
动作:两肩耸动,幅度由弱到强,每天两次,每次50~下。
4画圈运动
准备姿势:垂直站立,双足分开同肩宽。
动作:双臂先做顺时针方向画圈20~30次;还原至准备姿势;做患臂沿逆时针方向画圈活动20~30次,画圈幅度逐渐增加至 ,画圈的次数也应逐渐增加。中途可间断休息,以不劳累为适
。
5交叉前推
准备姿势:垂直站立,双足分开同肩宽。
动作:十指交叉于胸前,两手用力缓慢往前推。可以拉伸肩部以及上肢其他的肌肉等组织。中途可间断休息,以不劳累为适。
下面就预防肩周炎的方式进行介绍:
1.纠正不良姿势
对于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2.加强功能锻炼
如爬墙锻炼、体后拉手锻炼、外旋锻炼、摇膀子锻炼等。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太极剑、门球,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
3.注意防寒保暖
寒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 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
4.注意容易引起继发性肩周炎的相关疾病
如糖尿病、颈椎病、肩部和上肢损伤、胸部外科手术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患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密切观察是否产生肩部疼痛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减小,并应开展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
5.还应对健侧进行预防。
对已发生肩周炎的患者,除积极治疗患侧外,还应对健侧进行预防。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后,对侧也会发生肩周炎;约12%的患者,会发生双侧肩周炎。所以,对健侧也应采取办公室肩周炎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白领们的工作状态。
欢迎您来到天津中医院麻醉疼痛科就诊咨询。
若您对我的内容感兴趣,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