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肩周炎,又称肩周围关节炎,中医称肩凝症,多因肩部感受风寒湿邪而引起。本病以50岁左右的人多见,故又有“五十肩”之称。本病最常见的证型当属风寒湿型,为了治疗此证型的肩周炎,裴海泉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个方子——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三气侵入经络。”“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逢寒则急,逢热则纵。”本病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或气血亏损,营卫不和,筋脉失养,复感风寒湿邪,外邪侵入经络,阻滞经脉,壅滞不通,肢体疼痛,活动不利。或因过度劳伤,或闪挫之后气滞血凝,血不荣筋,关节拘挛,不通则痛。
常见证型如风寒湿型。症见肩部重着,如压重物,日渐加重,以致肩关节活动受限,抬举困难,重者摸头、吃饭、解系腰带均不能为。夜间酸困不能入睡,肩部呈广泛性钝痛,畏寒怕冷,遇热则轻。舌质淡,苔白,脉弦或紧。
方药:温经散寒汤(自拟方)。
桂枝12g,姜黄12g,黄芪30g,炮附子6g,白芍10g,鸡血藤20g,木瓜15g,羌活10g,当归12g,防风12g,红花12g,伸筋草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一般服7剂即明显见效。
典型病例杨某,男,48岁,农民,年10月5日初诊。主诉:患肩周炎已一年余,右肩部酸困,重着抬举困难,右上肢只能抬到胸前,肩部畏寒怕冷,夜间加重,有时痛得夜间不能入睡。白天影响劳动,经过贴各种膏药、局部封闭、服抗风湿西药、拔火罐等治疗均疗效甚微,经人介绍来我院门诊治疗。望其舌质淡,苔白,脉沉弦,处以温经散寒汤原方7剂。7日后患者来诊,告知明显好转,各种症状基本消失,照上方继服7剂治愈,现已一年多,未见复发。
临床发微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于体力劳动者,且以中老年多见,其病程较长,缠绵不愈,直接影响劳动、工作、生活。一般临床分型较多,经笔者治疗观察,以风寒湿型最常见,占80%~90%,行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温经通络综合治疗。在祛风散寒除湿的基础上,必须重用黄芪、炮附子,扶正温阳,以达阳气一振,寒邪自散,这是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正如《本经疏证》所云:“黄芪一源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实为经验之谈。另外,本方还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如姜黄、红花、鸡血藤、当归、伸筋草。因风寒凝滞经脉不通,血遇寒则瘀滞,非大量活血化瘀药则痹痛难以祛除。寒湿祛除,血脉通畅,阳气振奋,气血调和,肩凝自除。临床实战录名医五十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干货满满,读来受益。
《医门精思:裴海泉中医实战传真》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整理了作者近五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每种病有简述,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基本方,都是自己创制的新方;有典型病例及临床阐微。特别是对一些疑难杂病有独特见解及经验。文章短小精悍,疗效真实可靠。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论对于临床中医师,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都有一定指导意义。
“悦读中医”开启新媒体作者招募啦!
“悦读中医”新媒体矩阵目前订阅用户已超过万,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