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髃穴是手阳明经穴,为手阳明、阳跷之交会穴。“肩”字说明本穴位于肩部,“髃”之为言隅,隅,角也。《说文解字》载:“髃,肩前也。”肩髃穴位于肩角部,肩端两骨之间,故名肩髃。有关肩髃穴的定位,《针灸甲乙经》曰:“在肩端两骨间。”这里教大家一个简便取穴的方法,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前后端各呈现两个凹陷,上面的那个较深的凹陷就是肩髃穴,而下面的凹陷处则是肩髎穴。
肩周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多由正虚卫阳不固,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所引起。血受寒则凝,使筋脉失养,脉络拘急而痛,湿性重浊黏滞,长期滞留于肩关节,易使肩部粘连,气血运行滞涩,导致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关节,即所谓“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主要是肩关节周围局部软组织的损伤。中医学认为,刺激手阳明经穴位有助于坚固卫阳,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临床上多取肩髃穴治疗肩周炎,且肩髃穴是手阳明、阳跷之交会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能温经通脉、推动阳气的运行,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气血畅通则身体不痛。
肩三针:配合治疗效果佳。根据肩周炎的分型,可分为手太阴型、手阳明型和手少阳型,可采取肩三针来治疗,效果同样显著。肩三针是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的合称。常以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肩前穴、阿是穴,阳陵泉穴、条口穴、透承山穴为主穴,根据证型辅以配穴,手阳明经型配三间穴,手少阳型配中渚穴,手太阳型配后溪穴,手太阴型配列缺穴。通过齐刺,温针灸,推拿等手法刺激能够有效地松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点的粘连,使得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经筋得到濡养,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气血,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的功效。除此之外,肩髃穴治疗以下疾病也有很明显的效果:荨麻疹常用灸法,艾灸能够温经散寒、调和气血、濡养肌肤、防御外邪。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属于中医“伤筋”范畴。肩髃穴是手阳明、阳跷之交会穴。阳明经脉能行气血、散瘀积,阳跷脉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用,肩髃穴治疗踝扭伤,属于具有独特疗效的远端穴位。落枕:常配合外关穴,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与肩髃穴配合治疗,能调理肩背项部的经气,疏筋活络而止痛。牙痛:常用灸法。足阳明胃经进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进入下齿中,因此,治疗上牙痛常取足阳明胃经穴位,下牙痛取手阳明大肠经(肩髃穴位于此经上)穴位。
亚平连锁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