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将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6月9日,医院“治未病科”开诊了。
治未病是采用中医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养生,防治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我院治未病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围绕“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针对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人群,运用中药内服和外用调理,药膳食疗指导等治疗方法,它的优点在于能提高对疾病的疗效,有效的解决患者的痛楚。
治疗中运用传统中医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督脉灸、任脉灸、雷火灸、热敏灸等治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诊治疑难病症的优势,以辨证论治为指导,与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价廉的医疗健康服务。
科室特色推介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一种,有悠久的历史。拔罐疗法是以杯罐为工具,借用某种方法产生负压而使杯罐吸着于皮肤,造成局部瘀血,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拔罐疗法具有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发热性疾病、湿热性疾病、及经络性疾病,所谓放血指的是通过一些外界的针具刺激,通过释放局部皮下淤血,从而缓解疼痛等症状。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蜂蜜等调成糊状,或制成丸剂,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夏日有三伏贴,冬季有三九贴。
督脉灸
督脉灸就是在督脉上艾灸,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激发人体自身阳气,又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至全身,恢复人体自愈力。
任脉灸
任脉灸是指在腹部任脉段进行隔姜、隔药物灸的一种灸疗方法。该法集任脉、隔姜及隔药物灸作用于一体,通过任脉的疏通经络、隔姜灸的温通、药物的纠偏三重作用全面广泛地作用于人体,最终达到调和阴阳、未病先防、既病调体的目的。
治未病科、针灸推拿科专家简介
徐新华业务副院长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广西中医内科委员会常委、广西中医治未病委员会常委。年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医院进修学习。师从广西名中医史伟、谢胜教授。擅长脾胃病、肾病、肺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月经病的诊治,对疑难杂症有一定的研究。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完成省级医学科研一项。
黄小丽中医科主治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经方分会委员;有曾到北京医院针灸科进修。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专业方向:各种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脊柱相关疾病等。
医院常驻医院专家
杨文全针灸推拿科主任
主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曾在广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进修深造,参加董氏奇穴针灸疗法高级研修班,参加广西县级中医师骨干培训项目临床跟师班及学习班,跟师于针灸老教授王登旗等教授。擅长应用针灸、推拿、董氏奇穴及时间针法等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等各种痛症、脊柱及相关性疾病、眩晕、头痛、胃痛、痛经、月经不调、面瘫、失眠等常见病、多发病。
李相琴中医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曾进修学习壮医疗法,擅长于中医常见病多发病辩证论治,对脾胃、肝病、心血管病、血液病、类风湿、肾结石、甲亢、各种肿瘤;男性不育症;月经不调、盆腔积液、肝硬化、糖尿病、喘证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效。
邹爱荣中医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曾进修内儿科、肿瘤科、壮医壮药、药线、针灸高研班。擅长于肝肾病、肺胃病、心脑血管病、皮肤病以及临床各种疑难杂症,运用中医中药内外治疗有独特疗效。
邱美香中医针灸主治医师
本科学历;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多次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擅长于中风康复训练、中医推拿、针灸、理疗、艾灸治疗、刮痧拔罐等中医、民族医治法。尤其是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面瘫、眩晕,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设备齐全:红外线热成像仪、颈椎牵引椅、TDP特定电磁治疗仪、熏蒸治疗仪、多功能手法床、腰椎牵引床、电针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
—
—
编辑:李妮
图文:赖凤云
欧雨晴
审核:徐新华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