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

在身体的所有关节中,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由于其身兼数任,因此成为人体较易受伤的关节。然而人们对肩痛的认知度却并不高,大多数人认为忍一忍就好了,常常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为了引起大家对肩痛诊疗的重视,从年开始,每年11月被指定为“全国爱肩月”约60%的肩痛是由肩袖损伤引起的,最明显的症状是肩部在上举时疼痛,夜间甚至会痛醒;患者可能伴有肩部无力,严重者举行李、端茶杯和夹菜都有困难。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是物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肩周炎、肌腱炎、网球肘、足底筋膜炎、骨不连等骨肌疾病的治疗。冲击波疗法以非侵入式、痛苦小、起效快、安全可靠的特点,在行业内被称为“不流血的手术刀”。

冲击波的作用机理:

1、组织损伤修复重建作用。

2、组织黏连松解作用。

3、扩张血管和血管再生作用。

4、镇痛及神经末梢封闭作用。

5、高密度组织裂解作用。

6、炎症及感染控制作用。

《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52例肩袖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具体时间在年5月~年5月,在硬币法下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分别性针刺治疗和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42岁~56岁,平均年龄(48.48±5.49)岁。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43岁至58岁,平均年龄(48.29±5.39)岁。2组肩袖损伤患者资料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肩袖损伤诊断标准;病程时间>4周。排除标准:颈椎病引发的肩部症状疾病;血液疾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针刺治疗,取坐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使用毫针刺穴,在肩峰下凹陷处,肩I针的前后方向2寸处、天宗穴、秉风穴和阿是穴。使用一次性毫针(0.3mm×40mm)直刺穴位,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时间是20分钟,每天一次,治疗20次。

观察组行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使用冲击波疼痛治疗机(生产厂家:安阳市翔宇医疗器械公司),强度为3.0Bar,调整频率为10Hz,在患者患处推动寻找疼痛点,在敏感压痛位置冲击次数约为次。每五天一次,治疗四次。如果患者在冲击波治疗期间出现瘀斑和血肿,为患者使用冰袋外敷治疗。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的VAS疼痛评分(总分为10分)和UCLA评分(总分为35分)。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肩袖损伤患者的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VAS疼痛评分和UCLA评分使用(x±s)表示,组间差异性使用t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和UCLA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和UCLA评分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数据见表1。

讨论

肩袖损伤的常见病因为撞击综合征、关节不稳和肩关节频繁活动等。该疾病高发于中老年患者,肩袖损伤占肩关节疾病的百分之十七至四十一,现代医学治疗中,认为针刺治疗可以更好的抑制患者的疼痛感,降低脊髓细胞的刺激性反应,以此降低疼痛的传递。体外冲击波治疗被广泛使用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冲击波治疗可以更好的缓解局部软组织松懈,以此更好的促进患者肌腱恢复,且冲击波振动可以刺激镇痛效果,降低神经敏感性,以此更好的缓解疼痛。肩袖损伤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能够更好的消除患者局部组织水肿黏连,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情况,改善患者的局部微循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肩袖损伤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

论文来源:

谷玉静《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gr/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