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迪药械代加工厂家为大家总结黑膏药适合什么样的人群贴,以及怎么贴膏药可以达到疗效,看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颈椎间盘突出的发病与颈椎损伤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严重的会瘫痪,如果不是突发性的可以贴。
2、骨膜炎一般关节处,一般有积液、肿,可以贴,效果好,消炎去肿,活血散瘀,注意别碰凉水。
3、韧带损伤:非常有效;脚扭伤:消肿效果非常好。
4、痛经:避开经期。
5、医院看不好,你的膏药能贴好?手术室的医生也在使用,自己做这行都知道,能外用别内服,能吃药别打针。
6、贴两贴,背上贴膏药处有小红小疙瘩:红头的痘——湿寒;小白疙瘩像粉刺——毒素。
7、成片的小红疙瘩:贴2-3贴的时候就没事儿了。
8、强直性脊椎炎:必须确诊
9、增生压迫神经:贴增生和疼的地方
10、夏天热,有贴不住的:用宽纱布包上点,或者丝袜剪开包住,贴点胶布,膝盖可以带个护膝,保鲜膜包也行
11、腰疼,拍片没问题,干重活就疼:劳损哪疼贴哪。.
12、要到处,一般是腰椎4节位置。
13、肾虚:一般是腰带位置脊柱两侧疼。
14、贴委中穴更疼,因为委中穴比较敏感,在腿弯处。
15、膝盖外侧疼,走路不疼,上坡和上台阶疼,没查过,无扭伤史: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贴疼的地方。
16、体内湿的表现:贪睡,起时有沉重感,大便溏皮肤爱长癣肥胖等。
17、委中穴第一排湿穴,承山足三里第二。
18、经常用鼠标,小臂内侧疼:哪疼贴哪。
19、洗澡前1小时揭下来,洗后皮肤干透再贴上。
20、扭伤,过24小时后再贴。
21、宫寒,40岁,第二贴时候,小腿往下到脚从里面觉得冷:是在往外拔寒气,什么时候不冷了就好了,就和贴肩周炎胳膊冷一个道理。
22、揭膏药疼:一般贴过两天就比较好揭下来,或贴之前抹点油
23、颈椎增生:贴颈椎
24、积液:积液不是拔出来的,是慢慢吸收的。
关节液知识:正常——产生和吸收达到一定平衡
炎症——吸收和产生失衡,就产生积液,把关节养好了,重新平衡,慢慢积液被吸收
有积液:关键是消炎、恢复关节组织功能。
25、脚痛风:属于痛风性关节炎,多发于大脚趾。
26、知识:酸——气不通;疼——血不通;酸痛——气血不通,再不治就会摸到金疙瘩了;岁数越大,气血两亏,更不好治,治起来也会越痛。气血旺盛,百病不生!
27、增生:主要治疗增生部位的组织,组织养好——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28、关节变形:不能恢复到变形之前,但是可以去肿、止痛。
29、滑膜炎:水肿、疼,两个腿,贴了五贴,一个腿不疼了,另一个腿还有点疼。
30、骨折:复位以后再贴,贴骨折的地方。
31、没有骨膜了,走路脚疼,可以贴。
32、揭的时候:用吹风机一边吹一边揭,容易。
33、膝盖蹲下起来疼:贴疼的地方,委中穴也可以加一贴。
34、有心脏病就要慎用。
35、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膝眼+委中穴,注意减少蹲起的动作。
36、用膏药过程,泡温泉喝热水对恢复有帮助吗?有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药物吸收,热水也有舒筋活络的功效。
37、干活累的腿酸,又麻:腰+委中舒筋活血。
38、小腿肚子用手碰就疼:体内湿气重的表现,应该有一个点最疼,贴最疼的点。
39、10年腰突,腰酸,小腿肚子酸胀,走路时间长了腰酸疼:患处+委中+承山。
40、腿疼,阴天下雨着凉疼,平时不疼,局部疼:风湿贴承山。
51、棘突炎:患处+委中。
52、闪腰,搬重东西抻了下,第二天就疼,弯腰时后腰中间疼,连带着屁股痛:抻着了,那疼贴哪。
53、腰肌劳损:一般一侧或两侧有弥漫性疼痛,腰椎两侧疼。
54、骨折,打了钢钉,脱拐了,有点没接好,一腿粗一腿细:肌肉萎缩造成的粗细,贴骨折的地方,膏药有止痛活血营养骨骼的功效。
55、腰突:严重了,会腿细,压迫到神经了,比较严重就会影响腿的肌肉神经,腿部肌肉就会萎缩。
56、经络就和血管一样,要打通就一下打通了,如果打一半就会堵的更厉害,下次去的时候就会加倍难治和疼痛。
57、脚跟骨折:加速骨骼愈合、止痛、疏通经络。
58、腰椎钙化:哪疼贴哪,别提重物,少玩电脑手机少弯腰降低枕头高度,补维生素D。
59、脑出血半身不遂:只有活血化瘀,减慢肌肉萎缩的功效,效果不会感觉很明显,主要是脑神经的问题。
60、粉碎性骨折,有钢板,何时能贴:没伤口就可以,有钢板也没事。
61、股骨头坏死:贴环跳穴。
62、月子落下的右腿膝盖疼:委中穴必贴,还可以加一贴到膝眼。
63、颈椎不好,不疼,但引起高血压:贴大椎穴。
64、骨膜和韧带发炎:贴发炎的地方。
65、足跟痛:涌泉,昆仑,承山,太溪,照海。
66、足跟骨刺:内侧脚踝处太稀或者外侧脚踝处昆仑或涌泉。
67、颈椎连带肩膀疼:大椎穴+天宗。
68、腰椎管狭窄导致腿疼、腰不疼:病灶+委中穴。
69、抻伤:哪疼贴哪
70、痛经:八髎或者肚脐下。
71、委中穴:吸收积液效果好。
72、解手擦屁股时右后侧疼:坐骨神经痛贴八髎。
73、小腿浮肿:贴膏药没用。
74、快速洗掉沾上的膏药:正红花油或风油精。
75、颈椎骨刺贴颈椎。
76、动脉曲张和静脉曲张一样:哪有区张贴呢。
77、假性风湿腿疼:小腿疼——承山,其他地方疼——委中穴。
78、两个脚后跟两侧疼,没扭过,风湿可能性不大,昆仑+太溪。
79、肩周炎:肩髎穴。
80、风一吹,小腿肚子疼,承山。
81、腱鞘炎,脚骨下边疼:可以哪疼贴哪,也可以昆仑+太溪。
82、胳膊吹空调疼,挨着手那截:手三里。
83、囊肿:哪疼贴哪。
84、强直前期,腰疼:颈椎往下贴到尾巴根。
85、肘关节抻着了:贴抻到的地方关节处。
86、脚心和脚后跟之间的软骨裂了:贴裂的地方,约5贴左右,帮助长的快,疏通乱了的经络,以后不疼。
87、上下楼膝盖疼:半月板损伤,骨质增生,骨刺没有积液:贴膝眼就行。
88、粉碎性骨折:拆了石膏,贴骨折处。
89、脚崴了,贴崴的地方。
90、静脉曲张:严重了就变成静脉炎了。
91、腰摔错位了,没及时处理,拖时间长了才捏的,捏完了还疼,医生说是陈旧摔伤造成的:贴错位的地方,错位以后着力点不一样了,身体就会调整,所以会增生。
92、颈椎压迫手臂麻,贴大椎。
93、抽筋:着凉腿抽筋——承山;大腿根抽筋——环跳。
94、痛风,脚踝疼:太溪穴(把脚后跟大筋也包上)。
95、下楼摔了尾巴骨:过24小时再贴,贴摔倒的地方。
96、月子病,腿肚子疼:承山。
97、右腿发硬,疼,小腿肚子最疼,右腿比左腿粗:承山。
98、坐骨神经痛导致腿疼不能走路,腿和脚肿了:委中穴+腰。
99、普通脊椎炎、骨膜增厚、有老伤:贴老伤处。
、腰肌劳损——两侧疼;腰突——一个位置疼。
、腱鞘囊肿——外面;腱鞘炎——里面。
、腰骨缝有炎症:贴炎症处。
、脉管炎:最好别用,血栓引起的,如果膏药把血栓溶解,再堵到别的地方就危险了。
、坐骨神经痛:八髎穴+环跳穴+痛点。
、刮痧,等下落了再贴。
总结:一般情况
1、外力引起的扭伤、拉伤、抻伤、摔伤:贴伤到的地方。
2、腰突无压迫——腰(可加委中穴);压迫腿疼——腰+委中穴;压迫坐骨神经疼——腰+环跳穴。
3、肩周炎:肩髎穴。
4、颈椎病,大椎穴。
5、膝盖疼(除了腰突引起的):膝眼,有积水再加一贴到委中穴。
6、椎管狭窄:狭窄处。
7、痛风:哪痛贴哪。
8、痛经,肚脐或八髎穴。
9、强直:大椎到尾椎骨。
10、静脉曲张/动脉曲张:曲张的地方。
11、囊肿:哪疼哪肿贴哪。
12、增生:贴增生的地方。
13、劳损:贴劳损的地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