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认识和防治肩周炎

提醒

现在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请不要放松防护意识,勤洗手,多通风,聊天见面保持距离,外出游玩请不要扎堆~!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久则肌肉萎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病名较多,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的称为“漏肩风”或“露肩风”;因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冻结而称“冻结肩”“肩凝风”“肩凝症”;在以前多见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又称为“五十肩”,而现在因工作环境的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不到50的人也开始患有;因其疼痛症状显著,又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肩周炎是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很多可以造成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疾病。病因至今不清,一般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软组织的广泛性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运动所致。临床上多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退变如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肩袖损伤、创伤或因病造成的肩部长期固定不动,及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有关。因此,现在逐渐被“肩峰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等具体定位定性的名词所代替。

肩周炎的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是其起病时最突出的症状。初始疼痛症状往往较轻,且呈阵发性,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而引发。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肩关节外展、内旋、后伸等运动时更为明显,甚至剧痛难忍。此外,患者往往会采用限制上肢运动的方法来缓解疼痛。除了肩关节运动时疼痛症状加重外,在休息时疼痛症状也会加重,尤其是夜间睡眠时,严重者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压肩侧卧,有时甚至还会感到任何姿势都不能舒适地搁置患肩。

肩关节活动受限是肩周炎的另一特征。一般肩关节的活动受限发生在疼痛症状明显后的3~4周,早起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则是由于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粘连、挛缩等因素,肩关节僵硬,全方位关节功能活动受限。随着病程发展,疼痛可能逐渐减轻,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却越来越重。多以外展和内外旋活动受限较为明显,尤其累及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如梳头、刷牙、洗脸、穿衣等。一旦关节囊粘连挛缩,患者肩关节外展时可出现典型的“抗肩”现象。“抗肩”现象是通过肩胛骨抬高来扩大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

·古今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中医对肩周炎发病机理的认识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在《素问·痹论》中认为痹证病因与风、寒、湿有关;在《灵枢·贼风》篇中则首次提出痹证发病与外伤关系密切,认为伤后瘀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则易受风寒湿邪侵犯,发为痹证。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痹证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加之外邪侵袭有关,如《诸病源候论》:“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亦明确指出痹证与外伤有关系:“带伤筋骨,肩背疼痛”。至清代,《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臂痛的认识,指出肩背痛有经络气滞、气虚、血虚以及兼风、兼痰等证候。

现代中医临床总结古人经验,认为其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分为风寒湿型、气血瘀滞型、气血虚型三种证型。

气血虚型:主因年老体虚、肝肾精亏。气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血虚生痛,日久则筋骨衰颓,筋脉拘急而不用,可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风寒湿型:主因年老气血虚弱,复因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行不畅而脉络拘急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能伸,痿而不用,可见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气滞血瘀型:主因外伤筋骨或劳累过度,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可见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运动疗法与生活起居

运动疗法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包括关节松动术和患者自我训练。关节松动术由治疗师实施。患者自我训练包括考德曼体操、肩梯训练、体操棒练习、弹力带练习等。考德曼体操也叫摆动练习(患者立位,弯腰,手持小哑铃,进行前后、左右摆动及顺、逆时针画圈,1~3分钟/次,2~3次/天,如持哑铃摆动时肩关节加重疼痛则可不持哑铃);肩梯训练,通过正面、侧面爬梯,尽力达最大高度,躯干正直、勿耸肩;体操棒练习,双手持棒上举、斜举、后伸、伸展等,患侧肩活动至末端位置时,健肢可通过体操棒给予助力。

生活起居方面,因肩周炎好发于年龄偏大者,肝肾亏虚、体质虚弱者要避免肩关节过度劳累,防止寒冷潮湿的刺激,避免露肩吹风,选择适当的方式锻炼肩关节功能。肩关节外伤后要及时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变成慢性劳损,日久形成肩周炎。

肩关节骨折、脱位等外伤后,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防止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肩周炎以疼痛为主时,应避免持重物,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肩周炎疼痛减轻,以活动受限为主时,要选择正规的治疗,同时加强自我训练,注意不要进行盲目、剧烈的活动,避免运动不当反而造成继发的损伤。

肩周炎病程长,疗效慢,部分病人虽可自行痊愈,但时间长,痛苦大,功能恢复不全,因此要配合治疗,生活起居中避免风寒、受伤等使病情加重的诱发因素,加强自我训练,以增进疗效,缩短病程,加速痊愈。

治疗与缓解疼痛的方法

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拔罐治疗:拔罐比较安全,可以在肩前部、肩外侧和后部。寻找最痛的部位,可以用火罐,也可以使用真空抽气罐。每次留罐大约5分钟。拔罐之后要活动肩部,否则反而不利于治疗。隔天治疗一次即可。

外敷药膏:自我按摩、锻炼之后,肩关节会感到疼痛、发热、活动范围增加,这是血液循环增加,粘连组织松解的表现。此时正是继续巩固治疗的好时机,可以在肩部痛点处涂抹扶他林等解热镇痛的药膏,也可涂些红花油等中成药水,以活血化淤。最好再外贴些药膏,如伤湿祛痛膏、麝香壮骨膏、狗皮膏等。

冰镇法:利用市场上出售的冰袋,或塑料袋,装入冰块和适量盐水,也可利用冰箱里的冰冻物品,放置在患侧肩关节疼痛部位,大约十分钟左右,可以明显减轻疼痛。

热敷法:用热水将毛巾浸透后拧干,温度基本上以不烫伤皮肤为原则,放在患肩上。为保持温度较为持久,可上盖一塑料布或毛巾,以减少散热。热敷时间为10分钟左右。此外,市场上有一些热敷袋和发热软垫销售,这些物品也可用于热敷治疗。

搓背运动:肩周炎患者可以一个手臂向下、向背后面摸,一个手臂向上、向后背面摸。一开始的时候两条手臂很难摸到一起,那么可以用手拿住一条手帕,这样反复练习。动作其实跟人洗澡时搓背差不多,所以称为搓背运动。这个运动是肩周炎患者最常见的运动。

梳头运动:将双手交替起来,然后沿着前额、头顶、后脑勺以及而后的顺序慢慢绕一圈,看起来跟梳头一样,每次可以做二十下。

抱头运动:保持站立姿势,双脚打开与肩同宽的距离。然后双手交叉紧紧抱着后脑,然后将两肘拉开,跟身体保持平行的状态,然后慢慢将两肘合拢,看起来像是将头部夹住,反反复复一次二十下。

面壁爬墙运动:患者正面对着墙壁站立,两只手沿着墙壁慢慢往上爬动,让上肢达到能达到的最高位置。然后,在墙上做一标记,最后再慢慢往下放回原处,反复不断进行,并逐渐慢慢增加高度。

文章资源来自:中国中医药网(谢瑛),健康一线,百度文库

图片资源来自:网络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gr/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