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分享内针在临床

人人知医

天下少病

Part01

年我从浙江考入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经过笔试和口试,被分入英文班学习。前三年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笔试卷;授课老师大部分自国外回来报效祖国,业务、语言和品格均为医学生之楷模。

六年大学生活,西式化的学习、研究和治疗理念深植骨髓。中医学在那个年代是选修课,虽然也自行去上海中医药大学读了一年夜间函授班,但留在记忆里的基本上等同于空白。毕业后,一大部分同学去国外做了医生或科学家。

年大医院工作,完成博士学业,并去美国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

医院皮肤科是国内翘楚,号称全球单科门诊量第一。我的研究方向是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和过敏性皮肤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接触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红斑狼疮、硬皮病、血管炎以及过敏的患者越来越多。

这些患者常以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单抗治疗,生存率得以改善的同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未来的副作用尚不得而知。

许多老年人在疾病严重期,口服激素加保胃药、补钾补钙剂,如果再伴有三高和心脏病,各科医生开的处方药物加起来每天要服用近百粒,无法想象如果自己也像这样吃药会是怎样的体验!

我们为什么生病?如何通过平日里“知常”而在疾病早期辨认出来并加以处理?如何治疗疾病才不是以药害人?是否能够通过其他的手段最大限度让病人少吃药或者不吃药?

海量的门诊工作给予我深厚临床经验累积的同时,这些问题始终在脑海中盘旋。并由此阅读哲学、宗教和中医学书籍,期望从中寻找答案。

Part02

数年前机缘巧合读到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并由此了解到黄帝内针,它仿佛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因为从年至今,我做了非常多的药物反应研究,其中中药过敏和肝肾毒性已经爬坡到我们皮肤科住院患者排行榜的第二名。

其次,从我这个年龄再从头学习用中草药治病并摸索出规律用于诊治病人已经有些偏迟了,因此学一些可以在繁忙的门诊工作中切实可操作的外治疗法比较可行。

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一直留意着杨真海老师的开课时间,甚至让《心术》中的二师兄帮忙打听(小说《心术》中二师兄的原型是医院著名的脑外科专家,曾经带着同有三和基金会的旗帜登顶珠穆朗玛峰),弄得他以为我是六六的粉丝,但每次均由于不能缺席的学术会议一再错过,直到今年七月北京刚刚从新冠防控中降级,我总算如愿见到杨师真人。

Part03

每天杨师开课前带教老师带领大家读诵?大医精诚?,仿佛重温大学时代的医学生誓言:医学之本质和医生之使命,从未因时空而改变。而杨师的质朴、带教老师的认真,深深地打动着每位同学的心。

七天学习结束,医院门诊。用针的第一位患者是偏侧萎缩数年的硬皮病患者,孩子才10岁,眼神呆滞面容扭曲,家长非常着急。

进针3分钟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孩子的眼睛瞬间有了神采(因保护患者隐私,图片无法显示眼神的变化),两侧面部对称性明显改善,家长和孩子满怀喜悦地离开。

前几天,小患者来门诊复诊,再次予以内针治疗,短短四十分钟,前后对比效果良好。

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jc/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