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Scapulohumeralperiarthritis)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肌腱、滑膜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条口穴治疗肩周炎,首见于承淡安《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称其能治“肩痛不举”。之后陆续见于诸多著作及文献报道。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条口为什么可以治疗肩周炎,并且有这么好的效果呢?目前尚无较为准确的解释。其基本原理并不能简单的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等理论进行阐释。
“条口透承山”,为针灸学科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条口穴为针刺选穴,“透承山”为针刺条口穴时应采用的手法。
当代不少医家十分推崇深刺条口或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因为这种疗法不医院校的统编教材,列为国家腧穴临证标准,有关条口透承山的临床研究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此基础之上发展的“平衡针刺”肩痛穴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为全国农村中医药技术推广项目之一。但是,对此疗法,有人也提出了疑问。
问题一:治疗理论上,对于条口穴为何能治肩周炎的解释口径不一,是不是牵强附会?
问题二: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通过对条口穴与肩臂痛之间关系的历史源流追溯,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经验并未经历上百年临床治疗的验证,而是60年代提出的新观点。
关于治疗理论的讨论
十二经筋,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经筋的作用是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十二经筋循行与肩相关的有以下几条:手太阴经筋,“结于肩前髁”;手阳明经筋,“结于肩髁……绕肩胛”手太阳经筋,“上绕肩胛”足太阳经筋,“结于肩髁”手少阳经筋,“上肩”。但是,经筋病候中,与肩痛有关的只有手阳明经筋和足太阳经筋。条口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足阳明经筋循行过条口,但足阳明经筋循行并不到达肩部。
治疗理论观点一:“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选取条口穴治疗肩周炎是根据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经络理念、“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为指导,其基本原则是“循经远道取穴”,说明手阳明大肠经病变可以取同名经的足阳明胃经穴治疗。条口穴作为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多气多血,针刺条口透承山能鼓舞脾胃中焦之气,令其透达四肢,濡筋骨,利关节,驱除体内风寒湿邪,畅通凝滞的筋脉,起到调补阴阳、养血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
治疗理论观点二:“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记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丈夫……五八,肾气衰,……六八,阳气衰于上,……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由此可见,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都具有阳明脉衰,阳气不足的生理特点。其中,阳气不足,除了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