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围炎是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磁疗是磁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旨在运用高旋交变磁场疗法作用于肩周炎患者,并观察其对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年6月~年6月到辽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肩周炎患者例,均符合参照中华医学会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一般有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磁疗组50例,男患23例,女患27例;年龄46~52岁,平均(50.82±1.83)岁;病程1~15周,平均(5.24±3.01)周。②对照组50例,男患22例,女患28例,年龄48~54岁,平均(50.60±2.70)岁;病程2~16周,平均(5.22±2.94)周。2组患者均排除:①严重心、肝、肾以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②肩部急性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感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③精神病、肩周肿瘤患者;④磁疗法副作用明显不能耐受、孕妇、体内植有心脏起搏器及白细胞低下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①磁疗组采用磁场疗法治疗,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关节置于磁场中央,治疗频率30Hz,表面磁场强度0.5T,治疗时间20min,每日1次。②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疗法治疗,应用中频电疗仪,治疗频率Hz,主电极置于肩关节后方,副电极疼痛最明显部位,电流强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最大治疗电流mA,每次治疗时间20min,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JOA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来评定疼痛和AROM两项指标,评定由同一治疗师负责,且物理治疗师不清楚患者的分组情况。疼痛程度根据患者自觉疼痛程度评分标准评分,最高30分,疼痛的具体评定标准是:无疼痛30分,压痛或仅在运动、重体力劳动时出现疼痛25分,日常生活轻微疼痛20分,中等程度可以忍受的疼痛(使用镇痛剂,有时夜间痛)10分,高度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经常痛)5分,疼痛而完全不能活动0分;肩关节AROM以上举、外展、旋转运动等活动范围来评分,最高30分,肩关节活动度具体评分标准是:①上举(15分),其中°以上15分,°以上12分,90°以上9分,60°以上6分,30°以上3分,0°0分;②外旋(9分),其中60°以上9分,30°以上6分,0°以上3分,-20°以上1分,-20°以下0分;③内旋(6分),其中胸12椎体以上6分,腰5椎体以上4分,臀部2分,臀部以下0分。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临床治愈:肩关节疼痛消失,前屈上举°,外展90°,内旋后伸达对侧肩胛下角;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基本不痛,前屈上举°,外展80°,内旋后伸达第10胸椎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前屈上举°,外展70°,内旋后伸达第2腰椎位;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疗效达到好转及以上均认为治疗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2组患者经过2疗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秩和检验,Z=-5.,P=0..01,磁疗组总有效率明显(98%)高于对照组(88%),说明磁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2组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比较
磁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10.,P=0..01),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P=0..01),处理与治疗前后存在交互作用(F=15.,P=0..01);磁疗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4.,P=0..05),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P=0..01),处理与治疗前后存在交互作用(F=24.,P=0..01)。
3讨论
肩周炎并非是单一病因的病变,肩周炎包括了肩峰下滑膜炎、冈上肌腱炎、肩袖破裂、肱二头肌肌腱及其腱鞘炎等多种疾患。该病的病因不清楚,有人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本病具有自愈倾向的自限性疾患。其病理改变早期为肩周软组织的肿胀、渗出,主要表现为肩周的疼痛和肌肉的挛缩,而后逐渐出现肩周软组织的粘连,并且因为疼痛和长期的活动障碍,导致肩周肌肉的失用性萎缩。对于肩周炎患者,康复治疗目的着重于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加速炎症的吸收、改善和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目前治疗肩周炎最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封闭疗法、针灸疗法、小针刀疗法、手法治疗及中频电疗、微波、短波及磁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及上述几种方法组合的综合疗法。
交变磁疗法是应用交变磁场同时产生磁场、震动和热等综合效应的原理来进行治疗的方法。目前,有关于高旋交变磁场治疗通过抑制关节炎症等病理过程而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相关报道,但是对于肩周炎治疗的报道较少。由于人体组织在磁场中会受到磁场的各种作用而产生效应。磁场作用下,生物电流的分布、电荷运动形式及其能量状态发生改变并致组织器官功能发生相应改变,磁场可以影响电子传递的速度和方向,从而改变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改变患者病理因素对电子传递这一过程的干扰而达到治疗作用。血管和血流运动由于切割磁场而产生感应电流,影响生物电活性,从而使组织器官中的钾钠氯等离子的代谢和活动增加,促进细胞膜内外物质的交换,血流速度加快,某些酶活性增强,炎性产物浓度降低,改善病理过程,促进炎症恢复。有研究表明疼痛患者给予磁场治疗后体内的β-内啡肽和脑啡肽含量明显增高,痛阈升高,从而达到减轻疼痛作用。
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症状及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好转;两组间比较,磁疗组改善更加显著。提示交变磁疗能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临床症状。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其疗效明显优于中频电疗法。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一方面磁疗产生热效应,作用于肩关节周围肌肉使其放松和舒张,减轻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增加活动度;另一方面磁疗能缓解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镇静,减轻压力反射,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磁疗法明显优于中频电疗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