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政府公务人员,已退休多年。5年前,我患上坐骨神经痛,臀部酸痛难忍,每走米路,就不能再走了,非得坐一会儿后才能再走,这时就只能走米路了,再坐再走,又只能走50米路了。乘车不能长久站立,只得带上报纸,若遇上座无虚席,就只能在车门台阶上坐着,非常痛苦。那年,正赶上外甥女结婚,我去喝喜酒,在酒席上碰到外甥女家的亲属,连夸我容颜好、身体好,我告诉他们身体倒还硬朗,就是患坐骨神经痛而不能多走路,他们马上告诉我一个秘方,说绝对有效,就是服药期间不能喝酒,我回家后即到药店买了1剂(当归尾、全虫、威灵仙、海风屯、制首乌、穿山甲、木瓜、白芥子各31克,鹿筋、祁蛇、川柏片各15克,补骨脂25克,川七、牛膝各61克,续地龙、红花各10克,羌活、独活各62克),由药店粉碎后,于每天上下午两次用温开水冲服,每次5克(约一汤匙),也可装入胶囊吞服,几乎是立即感觉有效果,未等服完,坐骨神经痛就好了。
我邻居也是坐骨神经痛患者,听说我服了一个秘方好了,便想试用,结果是上午吃了,下午疼痛就消失了,说真是仙丹,当然不等服完,病也痊愈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邻居都知道我有一个治坐骨神经痛的秘方,就都来要,约有近10个,服后都说是剂特效药。
平锡麟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年7月31日第5版“验方集锦”
转一个治风湿的方子。本人在年前后得到武汉市中医进修学院许老头(当时的名老中医权威)留下的一组医方,专治风湿病,类风湿,骨变形等症。又在今年五月份家内人患有风寒型类风湿,骨变形之“不死的癌症”。经住院治疗很不理想,且又花不起那么多的钱,所以自行做主按此医方前往药店抓药煎服,历时三个月病情控制住了没有任何的骨疼痛感,行动自如方便,疗效十分显著而又明确,故不忍私藏和谋利,特别公开普及。海蛇:15克泽泻:9克桂枝:9克乌头:9克桑枝:24克(乌头先下药罐中,武火煨30分钟后次下海蛇待软烂时,另五味药依次下齐后改文火煨。一副药只服一天)海风藤:12克千年建:9克共七味水煎日服三次,忌大荤及生冷,辛辣。并愿天下所有风湿,类风湿,骨变形的病友早日康复!并回向给许老中医功德无量!乘愿再来!搜风通痹药方:用于诸风缓痹:风湿麻痹白花蛇克,羌活、天麻、秦艽、五加皮各60克,防风30克入白酒克,浸泡7天,为白花蛇酒,每服15毫升,日2服。亦治中风伤湿,半身不遂,口眼嘴斜,骨节疼痛等证。用于风瘫缓痹:白花蛇克,天麻22克,薄荷、荆芥各6克为末,用好酒克,蜜克,隔水熬制为驱风膏。每服15毫升,日2服,温酒送。取汗。关节炎、骨质增生特效秘方配方:制乳没各18克,红花30克,家桃仁30克,川木瓜24克,炒杜仲42克,伸筋草40克,全虫36克,僵蚕20克,定风草(天麻)42克,制草乌30克,乌梅30克,川对节(牛膝)30克,清国老(甘草)30克。50°以上白酒3毫升浸泡十天以上。即可服用,每天两次,每次20毫升。试治十余人(四肢关节痛,各类骨质增生)疗效相当好腰椎间盘突出特效方生芪克当归30克熟地30克制川乌30克制附子30克黑小豆30克麻黄15克细辛18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防风30克蜂蜜克鲜生姜45克枣21枚杞子30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30克仙灵脾30克加冷水ml(七到八碗)文火煎三个半小时,煮取ML(一碗半),日分3次,饭后服。七日为一个疗程。可连服一至两个疗程。此方名“加味改良乌头汤”,是一位出家老和尚秘传方子,愈人无算。老和尚慈悲,将方子交与上会下如法师,法师传与我。我不敢私密,公诸海上,普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慈悲种福田,施与众生乐。关节炎效方治疗方法:新鲜小蓟2份,蓖麻子1份去皮,捣成膏,均匀敷于关节上,厚度约五分硬币厚,外用塑料薄膜包扎,上盖毛巾,4小时后关节处发热,可见米粒及豆粒大小红色斑疹,微痒。敷药时间一般夏季4-6小时,春秋季节6-8小时,注意不可敷药时间过长,以免起水泡。治疗效果:共治疗32例,28例敷药一次痊愈,4例敷药二次痊愈。体会:小蓟(别名剌儿菜)甘凉,内服具有凉血止血,止痛祛瘀,消痈肿,外用借其祛瘀止痛作用,治疗关节痹痛。蓖麻子甘辛平有毒,外用能祛风湿,开通关窍经络。止诸疼痛,主治风寒湿痹,两者合用起协同作用,故治疗关节炎效果显著。
肩周炎几位老中医的经验方
1,郭剑华,当归四逆汤
医院主任医师郭剑华
朱某,女,52岁,退休工人。因“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月余”于9年4月11日来诊。患者素体弱,形寒怕热,1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右肩部疼痛,疼痛以夜间为甚,不能入眠,右上肢活动受限,右肩冷痛如寒风刺骨感,痛甚时前臂及手指麻木沉重,需家人协助穿衣梳头。
右肩无明显肿胀,肩关节压痛广泛,活动度上举度,外展80度,后伸15度,内收20度,右手后背触及骶尾椎。脉细涩,舌质淡,苔薄白微腻。
予当归四逆汤加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20克,白芍20克,桂枝15克,细辛5,甘草6克,大枣10克,通草6克,桑枝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
10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嘱早晚坚持做肩关节功能锻炼操10~15分钟。患者药后右肩关节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守上方加川芎10克,服用12剂,临床诸症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2,刘定安,防风根汤经验方
医院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刘定安
陈某,57岁,右肩部疼痛三月余,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自如梳头、穿衣,自行服用止痛片及按摩未好转,经检查诊断为“右肩关节周围炎”,予以防风根汤加浙贝母、白芥子、陈皮煎服。
防风根10克,白术10克,姜黄7克,生黄芪20克,嫩桑枝10克,当归10克。
1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
结合功能锻练,服药7剂而治愈。
3,郭宗正,养血柔肝经验方
河南洛阳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宗正
蒸首乌30克,枸杞20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柏子仁15克,枣仁15克,茯苓10克,桑枝30克,鸡血藤20克,路路通30克、白蒺黎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
这个方剂适合肩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或跌打损伤或每遇天气变化而加重等肩周疼痛。
肩周炎常见为气血虚弱,外受风寒,内经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蒸首乌、当归、枸杞养血以柔肝,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4,侯振民,黄芪桂芍汤
侯振民,主任医师,教授,医院老年科主任。《古今特效单验方》
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防风10克,当归12克,威灵仙10克,羌活10克,桑枝12克,甘草6克。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若痛甚者加乳香9克,没药9克。补益气血、祛风胜湿散寒,适用于寒湿阻滞,患侧肩部疼痛,遇寒加剧,活动时加剧的肩周炎。这个方剂属于比较经典的治法。
肩周炎分类实用方剂精华版
中药内服,通络止痛方剂
方1,白芍蜈蚣散
浙江中医杂志,(11):
白芍~克,蜈蚣12条,姜黄12~15克。
共研细粉,每日3次,每次12~15克。
养阴通络止痛。
方2,
山东中医杂志,(4):19
熟地黄、鹿角霜各30克,桂枝、炮姜、麻黄、白芥子、姜黄、没药、羌活各1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活血温经,通络止痛。
方3,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桑枝、鸡血藤各30克,丹参、威灵仙各15克,桂枝、川芎、橘络、丝瓜络、香附各12克。
水煎服。活血通络止痛。
方4,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羌活、片姜黄、防风各10克,炙黄芪15克,赤芍12克,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5枚。
水煎服。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营卫两虚,风寒湿邪乘虚而袭所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炎。
方5,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姜黄15克,羌活、炒白术各10克,炙甘草5克。
散寒湿,通络止痛。寒凝痛甚加桂枝、白芍;湿重加苍术;瘀阻痛如针刺加鸡血藤、炮山甲;缠绵不愈加蜈蚣、乌梢蛇,水煎服。
方6,
娄多峰验方
当归、生地黄、丹参、透骨草各30克,羌活18克,桂枝、香附各15克。
水煎服。
局部冷痛较剧加制川乌、制草乌;热痛加桑枝、忍冬藤;刺痛加乳香、没药;久痛不愈加地龙、蜈蚣;气虚加黄芪。
方7,
李志辉验方
葛根15克,麻黄、桂枝、白芍、姜黄各10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2枚。
水煎服。
中药内服,散寒祛湿方剂
方8,
黄芪桂芍汤
江苏中医,(8):23
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防风10克,当归12克,威灵仙10克,羌活10克,桑枝12克,甘草6克。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若痛甚者加乳香9克,没药9克。本方功在补益气血、祛风胜湿散寒,适用于寒湿阻滞,患侧肩部疼痛,遇寒加剧,活动时加剧,甚至不能梳头、穿衣。
(侯振民.古今特效单验方)
方9,
秦艽10克,木瓜20克,全蝎2克,川乌、草乌各10克,红花8克,郁金、川芎、羌活各10克,透骨草、鸡血藤各30克。
以上药物浸入60度左右的粮食白酒0毫升中。半个月后即可食用,每晚服用15~30毫升。功效:祛风散寒,养血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的疾病。
注意,糖尿病、痛风、血脂代谢紊乱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及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忌用本方。大部分患者服用药酒初期均有头晕、口干、易汗等症状,一般数日后可自愈,若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可嘱患者吃水果。治疗期间结合自主功能锻炼。
方10,
四川中医,(6):47
桂枝、大枣、姜黄、羌活各15克,生姜、甘草各10克,白芍、桑枝各30克。
水煎,每日1剂,煎汤毫升,分3次服,每次服毫升。功效:祛风散寒除湿,调营卫,利血脉。
方11,
新中医,,22(12):24
羌活、党参各12克,秦艽、防风、当归、茯苓、白芍各10克,黄芪、熟地黄各15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炙甘草各6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益气养阴,散寒祛湿,通络止痛。
适用于肩周炎(寒湿痹阻型)。
方12,
湖南中医杂志,(2):17
茯苓、桑枝、白术、半夏、白芥子各15克,枳壳、姜黄、生姜各10克,玄明粉6克。
水煎服。通络除湿止痛。
中药内服,益气活血方剂
方13,
黄芪葛根汤
陕西中医,(12):13
黄芪、葛根、秦艽各20克,三七、当归、防风、山茱萸、伸筋草、桂枝、姜黄各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尤甚。
方14,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24
黄芪30克,羌活25克,当归、防风各20克,姜黄、赤芍各15克,甘草、生姜各5克。
水煎服。益气活血止痛。
方15,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14
生黄芪、全当归各30克,淫羊藿、片姜黄、伸筋草、防风、羌活、白芥子各9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益气活血,疏风通络。
方16,
中医杂志,,27(10):29
黄芪30克,桂枝、白芍各10克,葛根30克,片姜黄10克,嫩桑枝10克,威灵仙12克,当归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益气通络。
中药熏洗方剂
方17,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桂枝、防风、威灵仙、五加皮各15克,荆芥、细辛、没药各10克。
将药物装入药袋内扎口煎汤,趁热熏洗患肩,每次30分钟,同时用药袋热熨患肩,每日1~2次,每剂药可用3~5日。
方18,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16
桑枝90克,槐枝、柏枝各60克,柳枝、松枝、艾叶、桂枝各30克。
水煎去渣,加白酒50毫升,熏洗患处。
温经通络止痛。
中药外敷方剂
方19,
《河北验方选》
鲜姜20克。
捣如泥,敷患处,每日1次。
温经止痛。
方20,
上海中医药杂志,(1):29
川草乌、樟脑各90克。
研末,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老陈醋调成糊状,匀敷压痛点。
通经止痛。适用于肩周炎疼痛较重者。
方21,
中西医结合杂志,(1):50
铁屑克,陈醋60毫升。
取温水与陈醋混合(比例为3∶2),再与铁屑混匀,装入布袋,敷贴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2~15次为1个疗程。
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型肩周炎
方22,
山西中医,,2(2):
川乌、草乌、樟脑各90克。
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药末适量,用醋调成糊状,敷于压痛点,厚约0.5厘米,外裹纱布,用热水袋敷30分钟,每日1次,连用5~7日为1个疗程。
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方23,
葱白30克,食醋少许。
先将葱白捣烂如泥,再加入食醋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
通络止痛。
方24,
侧柏叶克。
上药装入布袋内,加水煮热后,外敷患处。
祛湿通络。
方25,
生姜克,葱籽克,红酒毫升。
捣烂炒热敷痛处,每日1次。
通络祛寒止痛。
方26,
姜黄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桂枝15克,秦艽15克,当归15克,海风藤15克,桑枝15克,乳香9克,木香9克,川芎9克。
以上11味加水煎取药液2次,倒入盆中,药液中放毛巾2块,将浸满药液的热毛巾稍稍拧干,热敷疼痛点,范围逐渐扩大至整个肩关节周围。毛巾冷即换,交替使用。每次热敷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热敷1次。
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27,
川乌15克,桂枝15克,防风15克,麻黄15克,赤芍15克,艾叶15克,五加皮15克,威灵仙15克,木通15克,细辛10克,葱、姜各适量。
以上12味药,加水0毫升,煎沸15分钟,离火,不必过滤,趁热熏患部,待温度40℃时用毛巾擦洗。每次熏洗15~20分钟,每日1~2次,每剂药可洗4~5次。
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温经通络。适用于肩周炎,症见局部酸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方28,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吴茱萸、薏苡仁、紫苏子、食盐、茺蔚子、莱菔子各30克。
共研粗末,炒热,布包热敷患肩,每次30分钟,每日2次,连用5~7日。
方29,
浙江中医杂志,,17(6):
天南星、生川乌、生草乌、羌活、苍术、半夏、姜黄各20克,白附子、白芷、乳香、没药各15克,红花、细辛各10克。
共研细末,加食醋、蜂蜜、白酒、葱白捣烂,鲜生姜适量,白胡椒30粒研碎,炒热后纱布袋盛装外敷患处。
活血通络,散寒止痛。
方30,
《中国民间草药方》
蓖麻杆30克,楝根皮12克,小茴香20克,蒲公英30克。
捣烂敷贴患处。
祛风除湿通络。
方31,
《中国民间草药方》
椿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榆树枝各20克。
将药物捣烂,调拌白酒,敷贴患处。
祛风除湿通络。
中医药枕方剂
方32,
《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
川芎、细辛、丹参、羌活、黑附片、乳香、没药、桑枝、桂枝、红花各克。
上药分别烘干,共研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令病人枕于颈肩之下。本枕要比一般药枕长一些。
方33,
中医杂志,(5):41
当归、羌治、藁本、炙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广地龙、广血竭、灯心草、石菖蒲、桂枝、细辛、紫丹参、莱菔子、威灵仙、防风各克,乳香、没药各克,冰片20克。
上药除冰片外,一起烘干,共研粗末,兑入冰片,和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于项下。
网红食疗方剂,桑枝鸡汤
方34,
老桑枝60克,老母鸡1只,盐少许。
将桑枝切成小段,与鸡共煮至烂熟汤浓即成,加盐调味,饮汤吃肉。
祛风湿、通经络、补气血。
适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肩周炎平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注意肩部的活动,做臂上举、外展、旋肩等活动,并可配合肩部保健按摩,以保持肩关节的滑利。肩周炎发作时,不能因疼痛而不动,在能忍受的前提下,多进行肩关节各种方向的运动,以减轻粘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