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仅要吃姜,更要吃凉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动力,人体的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重要,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万物就缺乏生命力,身体阳气不足就容易生病衰老。春夏时身体的阳气浮于表,体内虚寒,应多吃些温热的食物温养体内的阳气。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天吃温性的生姜,温暖虚寒体内,尤其是体内的的脾胃,能起到养阳气,提高生命力,预防疾病的效果。而春夏养阳是目的,夏天吃温性的食物养体内的阳气只是方法之一。在夏天只知道吃温性食物养阳却是远远不够的,也要知道吃凉,会吃凉,以养阳气。《黄帝内经素问注》里讲: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这里的养即制也,春夏阳盛,宜食寒凉以制约旺盛的阳气。不是说阳气就像身体的太阳一样重要,为什么要吃凉制约它呢?吃凉是为了更好的补阳气
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天气炎热,身体体表阳气也很活跃,水盐代谢以及人体各系统更加活跃。夏季,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加速,营养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许多营养从汗液流失,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中医认为,春夏阳气旺盛,易伤气血,宜食寒凉以制约亢盛的阳气。春夏吃凉制约阳气的同时也是在养阳气。1、吃凉:减少阳气的消耗
中医认为:气随津脱。
出汗太多,体表的阳气随出汗太多而宣泄太过,会被大量消耗。夏天也没做什么剧烈运动,但总是感觉身体气短,没力气不想动,精神疲乏总犯困,一动就出汗,呼吸急促,而且出完汗,这些身体虚的烦恼会更明显。这时候饮食就不适合吃太热或温度太高的食物,加剧身体的出汗损伤阳气。适当吃点凉,比如冰激凌,时令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清泄暑热。或者过水凉面反而最舒服,而这些也往往性味偏凉一点。当然凉面也是常温的过水面,不是冰箱里拿出来的凉面,面本身凉,冻后不好消化的食物还是不推荐的。如果是已经出现这些身体虚的烦恼,或者体质测试气虚、阳虚很高的朋友。可以每天用9g黄芪泡水喝,补一补身体的元气。黄芪补气平和,不像人参一样一吃就上火。如果身体爱出汗,出完汗身体就累的不行的朋友,可以搭配覆盆子果枝萃一起,覆盆子补肾气,固精缩尿,能够把身体的气血固摄在体内,减少气血不停的往外跑。点击图片,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