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谈调养方法,种类多样,涉及到养生、保健、康复及治疗上的自我调理等多方面;针对各种病变及其不同阶段的特点,指导患者从饮食、起居、心理、运动、气功、按摩、针灸、药物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及调养,以调整患者的生理、心理不适,使之尽快恢复正常。接下来就是转载原版内容,提供大家进行学习和研究用。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支气管炎
大叶性肺炎
肺脓肿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
膈肌痉挛
胰腺炎
细菌性痢疾
乙型肝炎
消化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冠心病
肺原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炎
急性尿潴留
睾丸炎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结石
阳痿、早泄
前列腺炎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衰弱
面神经麻痹
多发性神经炎
癔病
精神分裂症
周期性麻痹
三叉神经痛
血液、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糖尿病
缺铁性贫血
尿崩症
单纯性肥胖症
普外科疾病
疖
痈
丹毒
地方性甲状腺肿
急性阑尾炎
胆囊炎、胆石症
脱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颈淋巴结核
急性乳腺炎
胃十二指肠穿孔
肠梗阻
痔疮
骨伤外科
落枕
颈椎病
腰椎骨质增生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腱鞘炎
肱骨外上髁炎
肋间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骨折
--------------------------
《自我调养巧治病》鼻炎
《自我调养巧治病》湿疹
《自我调养巧治病》甲状腺癌
肩周炎
因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除外骨质本身疾患者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有“冻结肩”、“五十肩”、“肩凝症”、“漏肩风”之称。祖国医学属于“痹症”范畴。
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中年以上,尤其50岁左右发病者最多,可能有轻微外伤史,过度劳累或感受寒冷的病史,发病缓慢、无全身症状,局部亦无红肿热等症状,亦有因为颈椎病而继发颈性肩周炎者。本病多与老年人体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骨失于濡养有关,加上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原因致使经脉不通、气血凝滞、外邪郁结,“不通则痛”。筋肉挛缩,活动受限,严重者软组织萎缩粘连,肩关节功能严重障碍。
临床表现:本病初起以疼痛为主,属炎症瘀滞期,局部充血、肿胀、缺血痉挛、纤维变性或疤痕形成。继为冻结僵凝期,以功能障碍为主。肩部疼痛性质为酸痛、钝痛,肩关节外展上举时疼痛加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到同侧上臂、前臂,甚至颈、枕部,夜间疼痛加重。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以肩关节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运动受限最严重。故患者不能梳头,穿衣伸袖困难。晚期多伴有三角肌萎缩。X线检查一般骨质无异常改变,个别可见肱骨大结节骨皮质硬化及大小结节部海绵质骨萎缩。关节囊造影可见关节囊有粘连现象。
(一)心理调养法
本病因病程长、疗效慢,因此要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加强练功活动,增进疗效。
(二)起居调养法
本病发生后应注意休息,注意起居寒暖,避免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居住,避免风扇直吹肩部。凡活动要养成防伤习惯,如推、拉、托、捦动作时,防止用力过猛,中年以后病人活动时要注意防止过快、过量。
(三)功能锻炼调养法
鼓励患者多做肩部功能锻炼,如肩外旋、肩上举、肩外展、展旋等,方法如下:
(1)肩外旋:屈肘90°端拳贴身,拳心向上,肘尖作力支点(站立靠墙、仰卧靠床、坐靠背椅),作内外摆动。(2)肩上举:仰卧或靠背椅练习,两手相嵌或不相嵌,利用肢体重量加上地心引力,使患肢手臂举过头顶,用健肢带动患肢更易收效。
(3)肩外展:双臂伸直向侧方平举,然后向上方举动,一次手心向上,一次手心向下,反复练习数十次。
(4)擦汗:屈肘,翻臂肘尖朝上,做肘向前额擦汗动作,反复数十次。
(5)爬墙:双臂伸直上举,胸部靠墙,双手掌面扶墙,患肩手指摸到的高度做好标记,逐步向上移动,每日循序渐进。
(6)展旋:患臂伸直外展平举,然后向后下方弧形旋转,反复练习数十次。
施行以上方法时,常引起局部不同程度的疼痛,要向患者解释,注意用力适度,以能忍受为宜。
(四)药物调养法
1.内服药
(1)急性炎症期:治宜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用麻桂温筋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5剂为1疗程。
方剂:麻黄8克,桂枝8克,红花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2)慢性冻结期:治宜行气、活血、止痛,用舒筋活血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7剂为1疗程。
方剂: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五加皮9克。
2.外用药
(1)肢凉冷痛者,用乌头50克研磨细末,用醋调匀,外擦疼痛部位。
(2)外用药过敏者,可用紫草油局部外涂。
(3)也可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虎骨膏局部外敷。
(五)推拿调养法
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良好的作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手法种类较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适用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疼痛,肌痉挛。另一类是适用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囊粘连等。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推拿法:用拇指指腹或大小鱼际于病变部位按压、推拨,或用拇指与余四指配合将肌肉拿起反复操作多次。
(2)理筋手法: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做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及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做牵引、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
(3)适用于关节粘连或纤维化。按照患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做相应的活动,用力由轻到重,范围由小到大,反复操作多次,必要时用摇法、抖法,有利于粘连的松解。
(六)针灸调养法
1.毫针刺法
主穴:肩髃、肩窌、臂臑、巨骨、曲池、肩外俞、阿是穴等。
配穴:天穴、肩内陵、四渎。
方法:每次选主穴3~5个,配穴1~2个,中、强度刺激,待局部有酸、麻、胀、痛感时留针。10分钟捻针1次,半小时起针,每日1次。
2.耳针疗法
主穴:肩区敏感点。
配穴:皮质下、神门。
方法:穴位选准后用针柄或探棒用力按压使留有压迹,然后用75%酒精消毒,等干燥后进行针刺。选用28号0.5寸毫针,对准敏感点快速刺入1分多深,每10分钟捻转运针1次,留针1小时,隔日1次,15天为1疗程。
3.艾条灸法
将艾条的一端燃着,先靠近皮肤,以后慢慢提高,直到病人感觉舒快时就固定在这一部位(一般在距皮肤半寸处),连续熏5~10分钟,至局部发红为止。艾灸部位一般选取肩部疼痛点。
4.药物离子穴位透入法
药物:用10%草乌头生物碱。
用法:采用3~5毫安直流电治疗机,负荷电流量根据病人耐受度适当掌握,电极多用0.3~0.5毫米厚的铅片制成,将10%草乌头生物碱直接洒于浸湿的布垫上,将布垫放在肩部阿是穴上,再将电极板附于上,对称部位放置另一极板,然后进行透入。治疗一般隔日1次。本法具有透入部位药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无痛苦,疗效好等优点。每次治疗30分钟。
(七)拔罐调养法
取穴:肩外俞、肩髃、臑俞。
方法:患者坐位或侧卧位(患肩在上),用内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挟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烧一下再抽出,速将罐子罩在应拔的穴位上,即可吸住)置罐于穴位上,留罐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本法具有祛风、行气、活血作用,结合其他疗法效果显著,且简单易行。
(八)磁疗调养法
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促进功能恢复。
(1)电磁法:应用低频交变磁场或脉动电磁场,将磁头置于肩部,每次治疗时间为15~2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磁法:应用直径是1~3毫米的磁珠,磁珠的表面磁场强度在~高斯,贴敷于肩部敏感点、皮质下、神门等耳穴上,10天为一疗程。
(九)局部封闭法
对于肩部顽固性疼痛或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者可用此法。
选取明显痛点用当归注射液0.5~1毫升,或0.5%普鲁卡因5毫升加强的松龙25毫克局部封闭,每周1次,连续2~3次。
--------------------------
《中医基础理论》电子版目录_
《自我调理巧治病》目录_
谈《五运六气》
《寓医于食目录》_
《紫微斗数讲义》后感
谈《风水之道》总论
学习八字术数的四个阶段
《学风水的第一本书》
目录_
《命理探原》探研总纲
《命里探原》实例_
目录
解评《渊海子平》
《科技与生活》目录_
浅说八卦象数之手机号能量(7)
《八卦象数疗法》后感索引
声明:
本人发表的文章交流属于个人的一些周易论证的见解分享,部分搜集了一些大家们的数据和资料汇编而成,如有纰漏还望多多指正。关于历史上的一些资料也是汇编提供大家讨论交流所用。如有转载的,请注明出处,谢谢!
另!中医养生分享部分是根据个人和部分易友的一些共同探研分享,是否适合存在一定风险,敬请留意!
历史看今朝,人性不变。过中的人事由不同风流人物轮流演绎……实在有意思……诚结易友、智会良师!分享周易文化……欢迎各位多多指教……
个人
_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