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胸闷心慌那可能是颈椎的求救信

点击上方蓝字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诊室小记

今年四月份,一位31岁的男性患者前来门诊就诊,自诉近一年来反复头晕、视力下降,伴有胸闷、心慌、焦虑。

查颈椎X线如下所示:

病例分析

以往我们讲过,当颈椎后移时会压迫椎动脉而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眩晕。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会引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进而出现视力下降。

该患者除眩晕、视力下降外还出现胸闷、心慌、焦虑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也与颈椎病变密切相关。下面我们来聊一聊颈椎与交感神经的关系。

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由脊髓交感核发出后,经脊神经前根和白交通支至交感神经节,神经节互连成干,称为交感神经干,由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到内脏器官、心血管、平滑肌。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机体消耗增加,器官功能活动增强,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等。

交感神经干上自第2颈椎平面,下达尾骨平面,共有23-26个神经节。其中与颈椎密切相关的是颈神经节。当椎间盘退变、节段性不稳时,会刺激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节,造成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本案例中患者颈4、5椎体轻度后移,刺激椎体周围颈交感神经节,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心脏。因此,当交感神经节受刺激时,会引起心血管症状,出现胸闷、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此外,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累及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等症状。

治疗过程

排除相关禁忌后,采用“骨筋脉”三联疗法,患者第4、5颈椎轻度后移,故以锤正定点第4、5颈椎。锤正后施以针刺疗法,针刺天柱、颈百劳、颈夹脊等穴位以疏通经络,再配合活血通络膏药外敷,宣散颈部气血。定点锤正以治“骨”,针刺疗法以调“筋”,行气活血以通“脉”,三者结合,令骨正筋柔,气血得畅,诸症得解。

经过一疗程治疗(4次锤正),患者自诉症状基本消失。10月份患者因其他不适前来复诊,复查颈椎片,结果如下所示:

温馨小提示

当出现胸闷、心慌,并伴有颈肩部不适,也有可能是由颈椎病变引起的,应当引起重视。

颈椎保健

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有低龄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有效的颈椎保健是防治颈椎病的关键。

1、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适当休息,避免熬夜,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坐姿,长期伏案工作的要适当活动颈部,防止肌肉过度紧张、劳累。

2.功能锻炼,既病防治

有效的锻炼可以强化颈后部肌群的力量,进而增加颈椎的稳定性,促进颈椎病的恢复。一起来跟着视频做做颈椎保健操吧!

3.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现正值寒露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下降。想必最近大家也感受到冷空气的带来阵阵寒意吧,秋意渐浓,要适时添衣,注意保暖。颈椎病患者更应注意避免颈部受寒,以防颈椎病加重、复发。

4、调畅情志,怡情易性

此前我们讲过,颈椎病与情志,特别是抑郁、焦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颈椎病迁延日久,易引起焦虑、抑郁;而抑郁、焦虑又容易导致颈椎病复发。因此,保持情志的舒畅更有利于颈椎病的防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周一膳

沙参玉竹瘦肉汤:

材料:

瘦肉g沙参30g玉竹30g红枣3个姜片2片盐适量

做法:

瘦肉洗净,切成块,放冷水中煮开,捞出冲净沥干。沙参洗净折成小段,玉竹洗净,汤锅内加水,放入所以汤料,盖上锅盖,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5-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润燥,益胃生津

专家介绍

胥海斌,广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康复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颈椎病治疗专家,每年治疗颈椎病患者一万多人次,独创“三联疗法”——“骨筋脉同治法”,运用针药结合定点复位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二十多年,对面瘫,中风,膝关节病,肩周炎,头晕头痛,失眠,耳鸣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在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上效果突出,曾获“羊城好医生”、“民众身边的好医生”等称号。

晓绚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yi/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