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孟阿姨最近常感觉肩膀痛
痛得厉害时连胳膊都举不起来
去医院就诊
医生诊断为肩周炎
孟阿姨已有6年的糖尿病史
且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理想
在了解孟阿姨的病史后
医生告诫
她的肩周炎很可能是
血糖控制不好引发的并发症
孟阿姨很疑惑
糖尿病和肩周炎也能扯上关系?
文︱仁芯
来源︱霁康传媒
肩关节的结构
肩关节由三块骨(锁骨、肩胛骨和肱骨)构成,组成四个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肩胸关节和胸锁关节)。
韧带有保护肩关节稳定的功能。
肩关节的功能检查
屈/伸(-度/50-60度)
外展/内收(-度/50-75度)
在肩胛平面的外展(-度)
外旋/内旋(80-90度/60-度)
水平位的外展/内收(45度/度)
肩周炎有很多同义词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炎性反应,主要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肩周炎有很多同义词: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僵硬肩、凝肩、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发病年龄以50来岁多见)。
肩周炎的总体发病率在2%~5%之间,好发年龄段为40~60岁。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比例为58:42),但男性患者的预后更差。
肩周炎很少在同侧肩关节复发,但20%的患者对侧肩关节会出现类似的症状,14%的患者双侧同时发病,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80%。
肩周炎可能是糖尿病的预警
许多系统性疾病和冻结肩的发病有关,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糖尿病。临床上糖尿病并发肩周炎的情况并不少见,糖尿病早期、中期、晚期都有可能并发肩周炎。研究发现肩周炎患者同时得糖尿病的风险高达71.5%,而糖尿患者一生中得肩周炎的风险为10%~20%,是总体人群发病率的2~4倍。除了更容易患病,糖尿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也比非糖尿病患者差。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容易损伤小血管壁,从而影响血液供应,导致局部肿胀,使得关节软骨、韧带、关节囊等组织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造成组织退变,诱发肩周炎。
患者在没有其他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肩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很有可能是糖尿病本身引起的。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肩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医院检查血糖。
肩周炎的分期
肩周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在1~3年,其过程又可以被分成相互重叠的三个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典型的分期表现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并不是所有冻结肩都会出现良性转归,约有1/3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将长期存在。
肩膀痛不一定是肩周炎
肩关节疼痛就是肩周炎?No!
还可能是: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综合征、肩关节不稳、肩盂唇损伤、SLAP损伤、钙化性肌腱炎、肩关节粘连性滑囊炎、肩锁关节炎、盂肱关节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这些疾病,都会引起肩关节疼痛!其中,肩袖损伤最为常见(约占肩痛原因的60%)。而真正的肩周炎,只占2%~5%。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主要区别如下:
▲常见肩部疾病
那,怎么鉴别是不是得了肩周炎呢?下面视频中的方法很简单,可以参考一下。
看完以上视频,相信大家对肩周炎的鉴别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由于肩痛的原因实在太多,建议大家一旦发生肩痛,不要自己一贴膏药了事,一定要立即就医,以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肩周炎怎么治疗呢?
01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抗炎、抗风湿、镇痛的作用。常用药物: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钠软膏(扶他林)、酮洛酸软膏、氟比洛芬贴剂等。
■中枢肌肉松弛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松弛肌肉平滑肌,解除肌肉疼痛。常用药物:氯唑沙宗、乙哌立松(妙钠)。
■中药制剂:如消痛贴、正红花油等。
■神经妥乐平: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镇痛机制中的下行性抑制系统来产生镇痛效果。
■透明质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发挥抗炎作用,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曲安奈德: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可通过抗炎作用,消除肩周的无菌性炎症,阻断炎症的恶性循环,还可加速水肿、促进损伤的修复。
■甲钴胺: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具有营养神经作用,对神经性疼痛有一定作用。
■氨基葡萄糖:作为人体关节软骨基质中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重要成分,可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糖蛋白,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02
理疗
■热疗
■冷冻疗法
■超声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03
运动治疗
肩周炎这个毛病,医三分练七分,一定要锻炼,才能尽快康复!
第一节
手指爬墙
面墙而立,双手扶墙,手指顺转爬行而上,每日2次,每次30次以上。
第二节
直臂外展
面壁直立,双臂下垂,直臂向两侧外展,每日2次,每次运动30次以上。
第三节
弯腰甩臂
腰部向前弯60度,患壁前后摆动,摆动范围越大越好。每日2次,每次甩动30次上。
第四节
交叉拍肩
双臂在胸前交叉甩动,双手拍对侧肩头,双臂上下交替进行,每次拍打30次以上,每日练2次。
第五节
拍背打背
双臂轮番前后甩动,左臂向右前方运动,拍打右肩,右臂向左后方运动,拍打左背,左右交替进行30次以上,每日2次。
第六节
后身摸背
两臂后伸,以健侧手腕部,使患侧手指尽量向上摸脊背。
第七节
旋臂运动
一手叉腰,另一臂左旋转运动,先顺时针旋转30次,在逆时针旋转30次,换对侧做同样运动,旋转弧度越大越好!
第八节
体操棒伸举
立位,双手持体操棒,做两直臂同时上举、后伸练习,健侧带动患侧,到感觉疼痛处停止,保持5秒放下。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