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针刺研究》年第八期)
扶阳罐温通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李迎红1,李敏2,李强3,郭义4,廖小华1,王世强1,罗湘筠5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株洲;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系,湖南株洲;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保健系,湖南株洲;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研究中心,天津;湖南中医药高等医院针灸科,湖南株洲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肩关节疼痛难忍,甚至导致功能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肩周炎多采用神经阻滞、局部注射、物理疗法、局麻后手法松解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表明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治疗肩周炎的首选。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寒湿邪三气杂至侵袭机体,痹阻于肩,气血不通而发病。由此可知,寒凝血瘀为肩周炎发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扶阳罐,能集温灸、温刮、推拿、热疗、走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治疗肩周炎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基于此,笔者提出“温阳通络”疗法,采用扶阳罐温通治疗肩周炎,观察其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天津中医院门诊60例和湖南中医药高等医院(医院)门诊30例。医院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扶阳罐温通扶阳罐温通组。治疗期间顺利完成研究的病例为扶阳罐温通30例。3组肩周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经典的Codman5项标准:(1)起病缓慢;(2)肩部疼痛(肩关节三角肌止点周围)初起呈阵发性,后逐渐加重,夜间加重,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加重;(3)肩关节各个方向主、被动活动均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显著;(4)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利等典型症状;(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显著,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肩周炎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影响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疾患;(2)年龄40~70岁;(3)患者同意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法)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2)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者;(3)无法坚持治疗,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5脱落标准
(1)患者依从性差、影响疗效评价者;(2)出现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不宜继续进行或拒绝再进行治疗者;(3)治疗过程中接受其他治疗者;(4)疗程未结束前,因各种因素退出治疗及失访的病例。
1.6偏倚控制
随机与对照设计:随机化方案由专业人员设计,随机数字由计算机EXCEL产生随机号。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对各组进行观察、对比分析。
质量控制:对2所医院参与临床试验的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在掌握本研究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各中心依照同一研究方案同期进行临床研究。
1.7治疗方法
主要经络及主穴为手三阳经、手太阴肺经,肩髃、肩髎、阿是穴(定位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0经穴部位》)。操作器具:普及型扶阳罐及扶阳经络通药油由株洲市扶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扶阳罐温通法均在患侧进行操作,具体步骤如下:(1)对颈肩部肌肉组织进行放松;(2)用扶阳经络通对风池、大椎、肩井、肩髃、肩贞、中府、天宗穴点按,力度由轻到重;(3)温灸颈肩部:持扶阳罐温灸风池、大椎、肩井、肩髃、肩贞、中府、天宗、阿是穴;(4)温刮颈肩部:持扶阳罐温刮肩部经络,从风池经肩井至巨骨穴18~21次,并在肩部用扶阳罐进行点按、拨、走罐手法;(5)温刮背部:持扶阳罐温刮膀胱经,从大杼至膈俞穴15~20次,温刮小肠经天宗穴15~20次,力度由轻到重;(6)温刮上肢三阳经:持扶阳罐温刮小肠经,从臑俞至肩贞穴15~20次,重点在肩贞,可沿腋窝弧线刮法;温刮大肠经,从肩髃至曲池15~20次,肩髃、曲池处力度稍重,可用扶阳罐按揉3~5次;(7)对肩颈部结节用扶阳罐弹拨并进行温灸、推揉刮拭、横推肩井;(8)对肩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摇扳、叩击拍打。
1.8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肩部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用一条长10cm的直尺,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剧痛,受试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移动尺上的游标到最能代表当时疼痛程度的位置。
采用国际通用的Constant-Murley量表评定肩关节功能:主要包括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关节活动度(40分)、肌力(25分),共计分。评分越高肩关节活动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参照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表。分别用“完全不能、非常困难、有点困难、无任何困难”4个等级评分来记录穿衣、梳头、取物等10个日常生活活动。每个日常生活活动“完全不能”计0分,“非常困难”计1分,“有点困难”计2分,“无任何困难”计3分。如果10个活动完成均“无任何困难”,则计30分;如果10个项目均“完全不能”,则计0分。
总体疗效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卫生部制定发行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肩周炎的疗效标准。痊愈:肩部疼痛消失(VAS评分改善≥90%),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90%);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显著(VAS评分改善60%~89%),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显著(关节活动度改善60%~89%);有效:肩部疼痛减轻(VAS评分改善30%~59%),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30%~59%);无效:症状无改善(VAS评分改善30%,关节活动度改善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愈显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
1.9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各组肩周炎患者VAS评分比较
3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
2.2各组肩周炎患者肩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
3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Constant-Murley总分及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Constant-Murley总评分及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扶阳罐温通Constant-Murley总评分及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和扶阳罐温通组(P0.01);电针组与扶阳罐温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2.3各组肩周炎患者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3组治疗前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ASE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扶阳罐温通ASES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1);电针组与扶阳罐温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2.4各组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组肩周炎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扶阳罐温通组愈显率为76.67%,显著高于电针组的34.48%;电针组与扶阳罐温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扶阳罐是运用传统养生方法并继承创新的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具有磁疗、红外线的局部照射功能,可综合应用于推拿手法(如刮、揉、振、推、擦、按、?等)中,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协调阴阳的功能,可起到以罐代手、罐手合一的双重功效。扶阳罐温通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舒适度较高,能达到“使患者不知其苦而病去矣”的效果。
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是通过针刺信号和疼痛信号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层面发生整合,激活体内β-内啡肽、强啡肽等生物活性物质、经典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等而起到镇痛作用。肩周炎患者的主症之一就是剧烈疼痛。临床研究表明电针配合拔罐、推拿、关节松动术等治疗肩周炎,能显著缓解肩部疼痛。
本研究发现,3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并缓解症状。扶阳罐温通法通过扶阳罐的热疗、磁疗等温热刺激与推拿手法结合,作用于局部腧穴和经脉,以改善局部血流量,加速代谢。扶阳罐温通法效果最佳,可能与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而发挥治疗效应有关。(选自《针刺研究》杂志年第八期)
扶阳使命:让每个家庭更健康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