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多为中、老年患病。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
▉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现: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病程
根据症状的演变,原发性肩周炎分为3个时期:疼痛期,持续2.5~9个月,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肩周围疼痛;僵硬期,持续4~12个月,此期肩关节疼痛缓解,而以渐进性肩关节活动度降低为特点,包括主动和被动的肩外旋、内旋和外展活动度全面下降,其中以肩外旋活动度降低最为明显;缓解期,持续5~2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肩周炎有白限性的特点,未经治疗者整个病程为12~42个月,平均30个月。但即使病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仍有约60%的病例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患肩活动度低于对侧正常肩关节。
来自山西的学员,在经过8天7晚上的培训,回去后在群里反馈:这是一位肩周炎患者,右侧上肢上抬困难
应用吴老师的筋骨针技术按老师课堂上讲解用筋骨针在大小结节,三角肌粗隆上做一次治疗
应用筋骨针治疗后做完治疗后患者在病床上患侧上肢上举的情况
水针刀技术简介
水针刀技术是吴汉卿教授自八十年代在传统九针基础上,结合水针疗法,融中西医针法于一体,所发明的中医微创针法。该针法根据软组织解剖学、生物病理学,创立了“软组织三角平衡原理学说”,以三针法定位,具有松解筋结、分离粘连、药氧注射、三氧融盘等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
水针刀技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的中医微创八大针法之一,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中医医疗技术书册》公布规范的适宜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十七项,科技成果奖五项,被编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系列创新教材。
疗法主治: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各种颈肩腰腿痛、风湿病及脊柱相关病,具有“短、平、快”的治疗效应。如:颈椎病、枕性头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三横突综合症、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腱鞘炎、膝关节病变、跟痛症、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骨头坏死症等。
水针刀技术优点:
1、定位精确、容易掌握:总结出独特的“三针法定位”,对病灶精准治疗,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容易掌握。
2、规避风险、安全可靠:明确划分出了全身各个治疗部位的“危险区”与针法操作技巧;水针刀为空心结构,进针的同时可回抽检测,避免盲目进针,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3、见效迅速、疗效确切:该针法将松解筋结、药氧注射、埋线、三氧融盘四位一体,对病灶精准操作,疗效确切;水针刀技术在治疗疾病时,可松解病变筋结,同时注射消肿散结、消炎止痛的松解液及三氧,具有见效快、抗复发等优点。
4、损伤小无痛苦:几乎没有损伤,没有疼痛,大部分需要开放手术的疾病,一个“针眼”即可解决,能够以相对最小的损伤,取得相对“最佳的治疗效果”。
5、适应症广泛:不仅用于颈肩腰腿痛疾病,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皮肤科等部分疾病也具有确切疗效。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简介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是吴汉卿教授在传统九针基础上,结合家传太极龙关针法与运动疗法结合,研究发明的“中医微创针法”,创立了三部九针十二法,并根据“十二经筋与任督二脉肌筋膜解剖学、生物力学、病理学”,创立了“十四经筋肌筋膜区带与三关定位法”。
该针法以三阳经筋与三阴经筋关节的筋节点三关定位法,以开三关针法松解筋结,分离粘连,减张止痛,具有传统针灸通关过节,疏通经络,调整内脏作用。主要治疗筋骨伤病、慢性疼痛病、脊柱相关病,临床疑难病等。针法特点概括为:定点准确、针法灵活、疗效确切、易于掌握。
吴汉卿教授在临床中治疗疑难病时,根据家传的太极龙关针法“关为经之阻,骨突筋之结,结为痛之根...”的原理,以丹田神阙为中心,根据太极八卦排针布穴,以龙关对应,多运用中医筋骨三针法,配合中药经效方药,采用开三关针法遥呼相应,形气同调,对骨筋伤病,临床疑难病,具有立竿见影疗效
理、法、方、结、术,“十四经筋肌筋膜区带与三关定位法”诊疗体系;“中医筋骨针三部九针十二法”,传统针灸(苍龟探穴法、青龙摆针法、白虎摇头)筋膜扇形分离法、骨膜旋转减压术、椎间孔旋转分离术、筋经飞挑法、筋膜旋刺法(刺络法)、温针叩刺法(毫火针)等创新针法。
筋伤疼痛病:头痛、牙痛、面瘫、颈椎病、肩周炎、四肢麻木症等。临床疑难病:颈性眩晕、耳鸣、视力障碍、失眠症、糖尿病、慢性咽炎、慢支、哮喘、慢性胃病、胆囊炎、结肠炎。中风后遗症、癫痫、脑瘫、男性前列腺炎、阳痿、女性痛经、闭经、不孕症、小儿遗尿症等疾病。
项目特点:本疗法利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针具,配合药物,使筋筋结松解开来,使身体气血畅通,从而痛点自然消失。本疗法好学,易用易接受,让病人在享受中祛除疾病,疗效持久,以准、精、轻、效快速解决疼痛的利剑,是你拓客、留客、锁客的镇店之宝,好操作。
主讲专家:吴汉卿教授,主任医师、教授;中医筋骨三针法与水针刀技术创始人、太极龙关针法第五代传人,北京世针联中医微创针法研究院院长、中华中医学会国际中医微创联盟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张仲景国医学院教授、医院临床主任导师、河南中医院特聘专家。
本疗法优点:
定位精确、容易掌握: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容易掌握。
规避风险、安全可靠:水针刀为空心结构,进针同时可回抽检测,避免盲目进针,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见效迅速、疗效确切:该针法对病灶精准操作,疗效确切;可松解病变筋结,同时注射消肿散结松解液及三氧,见效快、抗复发。
针法灵活、融汇中西:不仅可松解粘连组织,而且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损伤小无痛苦:几乎没有损伤,没有疼痛,一个“针眼”即可解决,治疗效果”。
适应症广泛:不仅用于颈肩腰腿痛疾病,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皮肤科等部分疾病也具有确切疗效。
咨询热线
黄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