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肩周炎颈椎病失眠梅核气等效方

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导读:指迷茯苓丸,源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具有燥湿和中,化痰通络的功效。用于痰湿阻络所致的筋络挛急,臂痛难举。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偏瘫、肩周炎,颈椎病、失眠、梅核气、早搏,前列腺增生等证属痰浊中阻的病症。

方歌指迷茯苓丸半夏,枳壳风硝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组成半夏二两、茯苓一两、枳壳半两、风化朴硝三钱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姜汁糊丸,每次服二钱。也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主治主治两臂疼痛,或四肢浮肿,或咳嗽痰多,胸脘满闷,或产后发喘,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

本方很像二陈汤,但是去了一个陈皮或橘皮,而用枳壳,加了芒硝。

柯韵伯曰:痰饮之本皆水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此自阳入阴也。痰饮本身是水所化,水应该化成津液,不应该化成痰。

《内经》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就是水液代谢的过程。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地气上升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天气下降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水入于经而血乃成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就是地气上升,因为脾就是人体的大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这就是天气下降。

“若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难于升,肺气滞于降,而痰饮随作矣。”如果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就升不起来,肺气也降不下来,人体的整个水液循环就乱套了,水都停滞在那里,变成浑浊、污浊的东西了,这些东西就是痰饮了。

“痰与饮同源,而有阴阳之别。阳盛阴虚,则水气凝而为痰。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饮。”痰跟饮都是一类的,但它们还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痰是比较粘稠的,饮是比较清稀的。经常有病人说吐痰,你得问他吐什么样痰,如果病人说是特别清的、清水似的痰,还有泡沫,这就是饮。而如果是很粘稠的,那就是痰了。

“除痰者,降气清火是治其标,补阴利水是治其本也。”痰往往有火,因为阳盛,如果你要祛痰,就得降气清火治标,可是补阴利水才是治本的,所以还得治本。

“涤饮者,降气燥湿是治其标,温肾利水是治其本也。”如果想除去饮者,降气燥湿是治标,温肾利水是治本,因为它偏寒。

此方欲兼两者而合治之。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礞石之峻悍,殆攻坚之平剂欤!

方中半夏为君,燥湿化痰,和中化浊;茯苓健脾渗湿,与君药相配,既可消既成之痰,又绝生痰之路,为臣药;枳壳理气宽中,使气顺则痰消;然痰伏中脘,流注肢节,非一般化痰药所能及,故而加入味咸而苦之风化硝,取其软坚润下,既荡涤中脘之伏痰,又助消融四肢之流痰;更以姜汁糊丸,不但取其制半夏之毒,又可化痰散结,共为佐使药。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脾失运化,痰停中脘之证。临床应用以痰停中脘引起的脘闷臂痛或四肢浮肿、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若正气已伤,当慎用本方,且需加用健脾益气之品,使痰去而正不伤。

指迷茯苓丸这个方子用的非常广,但是大家却很陌生,我觉得特别不应该,可以扩大思路,不单指治臂痛。

方论选录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指迷》)茯苓丸:治人有臂痛,手足不能举,或时左右转移。此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能流行,上与气搏,脾属四肢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但治其痰,则臂痛自止。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者,用此则愈。此治痰第一方也。

医案精选

徐莫,女,70岁。左肩周炎。

肩部明显萎缩,平举不超过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舌淡苔白浊,脉滑。病程半年有余,中西药、膏药都试过,没有明显效果。

处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五剂。

只服用四剂,肩关节就恢复了正常(出现过腹泻)。

万某,女,22岁。

主诉:右手阵发性麻痹无力,不能抬过肩膀,腰背肌肉酸痛,其余无特殊不适,舌淡红稍胖,苔白润,脉弦。自诉多方求医,服药甚多,症不见减!!余寻思良久,本病似无症可辨,但怪病多痰,女同学舌淡胖、苔白润为中焦脾虚痰湿内蕴之象。痰浊留滞经络,故致肌肉、肢体酸痛麻痹无力。于是予指迷茯苓丸加减如下。

处方:枳壳15克,芒硝5克(冲),茯苓15克,生姜15克,半夏20克,羌活10克,苏叶10克,炒白术3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丹参10克。嘱服3剂。服药后汇报反应如何。

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yy/9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