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知道了这些方法,轻轻松松帮患者带走

“天气逐渐转冷,肩周炎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中医门诊前来治疗肩痛的患者明显增多。许多患者反映,得了肩周炎很痛苦,胳膊抬不起,和别人打个招呼都感觉费劲!那么得了肩周炎难治吗?怎样才能有效缓解肩周炎?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分为四大类:”一:风寒侵袭主症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痛或隐痛,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摸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二:寒湿凝滞主症肩部及周围肌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三:瘀血阻络主症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部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四:气血亏虚主症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病人出现肩关节疼痛现象,多数的原因,是由于病人的肩关节部位,肌肉软组织发生损伤而产生的。出现这种情况后,可以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首先,需要病人减少肩部的负重活动,要注意保暖。在肩部,可以采用传统的中医的骨科洗药,进行肩关节部位的的熏洗浸泡,也可以外敷金黄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另外,也可以配合理疗、烤电,或者采用针刺、艾灸、穴位中药离子透入等办法,都能够缓解疼痛的现象。另外,还可以嘱咐病人,口服跌打损伤的药物,可以口服丹参片、三七粉、大活络丹等药物,可以加速损伤的肌肉软组织,尽快得到恢复。

肩部疼痛的经验穴位

1

阳陵泉穴

《灵枢。终始第九》说:“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肩周炎病在筋,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统治一切筋病。

2

条口穴

常用条口透承山穴,简称条山穴。解溪和陷谷是胃经上的穴位所以也有作用。

3

鱼肩穴

是自创一个穴位,此穴在鱼际穴向下(拇指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

4

三间穴

在三间穴处向第二掌骨侧按压显著压痛点,用0.5寸针先向压痛点斜刺,穿过条状物后再将针直刺于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针后再用手沿着手太阳明大肠经自三间到肩偶穴处来回循按敲打数次。然后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一般留针30至45分钟。

5

后溪穴

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和经筋均行于肩后部,所以后溪穴主要治疗肩后疼痛,疼痛牵及肩胛者,具体取穴与针刺方法与三间穴相同。

6

束骨穴

足太阳经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按全息理论束骨穴也正对应于肩部,便先用手按压其同侧的束骨,压痛非常明显,按压数下后询之肩部症状似有减轻,继用针针之,症状立刻缓解。

Tips

温馨提示

肩部疼痛不论其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程度如何,牵挂的经脉越少,治疗效果越好。只有一处疼痛者效果最好,一般一次即可明显缓解。如果疼痛范围很大,说明病在多条经,治疗时应首治疼痛最严重的经脉,但一次治疗一般不超过二穴,用多了效果反而不理想。取穴的准确和针后活动肩部非常重要。起针时,应先起阿是穴,将主穴行一行针,再让患者活动一下肩部后,最后把主穴的针取出,开始的几次,针后可在疼痛处加拔罐,以提高疗效。刘渡舟治疗肩背疼痛(肩周炎)医案   刘老认为,治疗肩背痛当抓住太阳、少阳、督脉三经。肩部为少阳经,肩痛多用小柴胡汤和解;背部为太阳经,背痛可用桂枝汤治疗。   刘渡舟治疗肩背疼痛(肩周炎)医案   于X,男,43岁。年11月29日初诊。   左侧肩背疼痛酸胀、左臂不能抬举、身体不可转侧、痛甚之时难以行走。服西药"强痛定"可暂止痛片刻,旋即痛又发作,查心电图无异常。某医院诊断为"肩周炎"。病人异常痛苦。刘老会诊时,自诉胸胁发满、口苦、时叹息、纳谷不香、有时汉出、背部发紧、二便尚调。视舌质淡、舌苔薄白;切其脉弦。辨为太阳少阳两经之气郁滞不通,不通则痛也。治当并去太少两经之邪,和少阳,调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加片姜黄。   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0g、生姜10g、党参8g、诸迨草8g、桂枝12g、白芍12g、大枣12枚、片姜黄12g服三剂,背痛大减,手举自如,身转灵活,胸胁舒畅。续服三剂,诸症霍然而愈。   [按语]刘老认为,治疗肩背痛当抓住太阳、少阳、督脉三经。肩部为少阳经,肩痛多用小柴胡汤和解;背部为太阳经,背痛可用桂枝汤治疗。久痛入络者,其血必结,可加片姜黄、桃仁、红花、川芎等药活血通络止痛。若背痛连及腰部,头身困重而苔白腻,妇女兼见白带量多者,常用羌活胜湿汤而取效。案中所用之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叫做"柴胡桂枝汤",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经中之邪,以桂枝汤解肌调和营卫,以解太阳经中之邪。   临床上,刘老常用柴胡桂枝汤治疗以下几种疾病,疗效较佳:   (1)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证见肝脾肿大、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来沉弦。化验检查见A/G倒置、TTT增高者。   (2)肝气窜证:患者自觉有一股气在周身窜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凡气窜之处,每有疼痛和发胀之感。   (3)风痹挟有肝气郁证:风湿性关节炎肢体烦痛的同时,兼见胸胁苦满,或胁背作痛者,而有很好的疗效。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大家有什么不懂,下方留言,归医将为大家解答。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zd/10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