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如何拔罐调理呢

肩周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

在中医古典医籍《素问·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分类,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有关。在《灵枢·贼风》篇中首次提出其发病与外伤关系密切,认为伤后恶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邪侵袭则发为痹证。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其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有关。如《诸病源候论》载:“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带伤筋骨,肩背疼痛”。指出了其与外伤有明确关系。至清代《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臂痛的认识,指出肩背痛有经络气滞、气虚、血虚以及兼风、兼痰等证候。

基本应用

1、主要穴区: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

2、主穴意义:局部近取肩髃、肩前、肩贞,是谓“肩三穴”,配局部阿是穴,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

3、罐疗方案:可单次调治,也可按疗程调治。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

4、罐疗程序(常规五步):选穴-留罐-点刺发泡-留罐-起罐。

辨证应用

1、辨病归经:调治本病以肩部经脉及经验效穴为主。

2、罐疗方案:按疗程调治效果最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技法。

3、罐疗程序(专业七步):辨病归经-辨证取穴-手法运罐-技法布罐-点刺发泡-适度留罐-规范起罐。

4、随证配穴

法一:罐疗本病主要穴区。另: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足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经加条口、承山。

法二:罐疗颈椎5-7两侧、胸椎1-4两侧、患部关节周围、患肢掌侧面。另:疼痛剧烈者加后颈、骶部;肩部活动障碍者加肩胛岗、胸椎5-10两侧;肌张力差、肌肉萎缩者加胸椎7-12两侧、腰部及患肢掌侧。

肩周炎护理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多数人选择自己贴药膏、用跌打酒,或者随意服用止痛药。止痛药或膏药只起到局部暂时缓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不能得到适当处理,治标不治本,反而会引发慢性肩痛。

误区二:许多患者只要疼痛稍有缓解,就会立即停止物理康复治疗或者药物治疗。病灶处的炎症或损伤可能只恢复了部分,很容易在短期内反复发作。

误区三:专业的按摩的确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并不能除根。不恰当的手法只会弄巧成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损伤。

(本文参考于《全净通疏经罐疗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zd/6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