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又到了一年中冬病夏治治疗最好的时候。“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夏至来临,为了答谢广大医院针灸推拿瑶医科的支持与信任,特送上“冬病夏治”治疗优惠!
年“三伏天灸”时间安排
预贴:年7月7日(星期六)
初伏:年7月17日(星期二)
中伏:年7月27日(星期五)
中伏加强:年8月06日(星期一)
末伏:年8月16日(星期四)
什么是冬病
“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这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袜子才觉得舒服。常见的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冻疮、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症;慢性结肠炎;肩周炎和颈腰椎病等颈肩腰腿痛;痛经以及儿童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虚弱多病、体质偏寒等。
冬病夏治的原理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反季节的自然疗法。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颗明珠,它起源于“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夏治
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寒凝之气易解的状态,此时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有利于深藏的寒邪疏散,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俗话说“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夏季疾病缓解期,正是通过辨证治本的良机。此外,夏季是补阳的重要时机。夏季阳气升泻,必然内里阳虚,尤其是对于素体就有气虚阳虚的人来说,更要注重这个时节补养体内的阳气。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传统理论,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采用天然中草药运用特殊工艺制备纯中药膏剂,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冬病夏治“三伏贴”能治疗什么病?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体虚感冒(包括儿童)等。
消化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体虚感冒(包括儿童)等。
神经系统疾病: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面瘫、中风偏瘫等。
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包括强直性脊椎炎)、关节炎等。
妇产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宫寒不孕等。
小儿疾病:小儿厌食、遗尿、发育不良等。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疲劳、胸闷、头疼、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情绪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等。也叫第三状态。
?冬病夏治“三伏贴”特色:
辨证处方精选穴位
患者在三伏贴贴敷之前,针灸推拿瑶医科医生会进行中医问诊,根据患者的疾病病性、病位病势辩证处方,精选贴敷穴位,保障疗效。
伏前预贴加强药效
为发挥三伏贴的最大功效,医院针灸推拿瑶医科开展了伏前预贴和伏后加强贴。伏前预贴意在促醒穴位、激发精气。伏后加强意在巩固药效。
治疗建议:
1、一般三伏贴敷,时间在第一天效果最佳。如果想在整个夏季进行冬病夏治系统治疗,夏至到末伏结束,整个时间段都是合适的治疗时间。
2、冬病夏治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即三个夏天)效果会比较显著。仅仅依靠一个夏天的治疗是不够的。
编辑:杨洁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审:杨宇
杨洁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