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受肩周炎困扰的人不断增多
并且出现年轻化趋势
由于工作等因素
很多年轻人的肩周都会出问题
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肩周炎听起来好像只是肩膀的问题,实际上,它的根源不在肩头,而是因为肩胛骨周围的组织受到了寒凉和劳损。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漏肩风,形成过程缓慢,恢复的过程也比较漫长。肩周炎经常疼痛难忍,严重者甚至半夜被疼醒。
天气比较热时,或冬季供暖比较充足时,有的人晚上睡觉爱把肩膀露出来,就容易受风。用手摸肩膀,比身体其他部位凉一些,就是肩周炎的诱因之一。
福林园中医养生院理疗师张杰介绍,凡是骨伤等筋骨上的毛病,大多跟寒凉有关。年轻时不注意,50岁以后就会表现出来。
肩周炎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是肩部疼痛,起初肩部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昼轻夜重,若因受寒导致疼痛,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其次,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能受影响。此外,还会怕冷,不少人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夏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张杰提醒,想要缓解肩周炎,药物只能治标,暂时缓解痛苦,停药后多数会复发。运用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中医物理疗法是较佳方案,若患者能及时疏通经络、调养气血、坚持锻炼,效果会非常显著。
养生那些事
经络理疗缓解了她的肩周炎
福林园中医养生院经常接待一些受肩周炎困扰的顾客,有些人手臂可以活动,只是疼痛;有些人不仅疼痛,还影响到日常生活。
王女士不到50岁,是一名财务工作者,由于长时间繁重工作,她的肩膀、颈椎经常疼痛。来到福林园前,她的手臂不能上举,穿衣服都很吃力。
王女士告诉理疗师,3年前,她只是感觉肩部经常发凉,没有在意,后来不仅肩膀发凉,肩周也开始疼痛。由于工作繁忙,她只好到按摩店做推拿,推拿之后感觉轻松多了,可是过不了几天,疼痛再次出现,不断反复。
第一次来福林园时,王女士坦言,她对福林园经络理疗的技术和效果心存疑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理疗师第一次接待她时,轻转她的手臂,有明显痛感。随后,理疗师用手指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即中医所说的阿是穴,然后用点穴的方法轻微按揉,再从中心向四周慢慢扩散疏通经络。
“像王女士这种情况,肩关节部位的间隙非常多且非常深,这个位置的肌肉也非常丰厚,病邪容易隐藏其中。”理疗师说,风寒湿邪不止存在于穴位,也存在于骨关节的连接处,最好的方法是从阿是穴开始,向四周辐射经络疏通,这样外面的气血才可以到达疼痛点。
理疗师说,痛则不通,哪个位置疼痛的反应大,就要重点疏通哪条经络上的穴位,这样有针对性地疏通经络,效果才会明显。
通过那次理疗,王女士肩膀疼痛的位置疏通开了,让她完全相信了经络理疗的神奇。现在,王女士的肩周炎已经康复快一年了,再没复发过。
教你一招
缓解肩周炎要避免四大误区
为了让大家走出缓解肩周炎的误区,福林园中医养生院理疗师张杰为大家归纳了几点注意事项。
不要依赖止痛药。在发生过急性肩痛的人群中,多数人选择自己贴药膏、用跌打酒,或者随意服用止痛药。殊不知,止痛药或膏药只起到局部暂时缓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根源不能得到适当处理,治标不治本,反而会引发慢性肩痛。
按摩不等于治疗。肩痛时,不少人习惯于借助按摩来舒缓疼痛。需要提醒的是,不恰当的手法只会弄巧成拙,容易加重疼痛,甚至造成损伤。
努力锻炼不能祛除病灶。不恰当的锻炼还可能造成肌肉拉伤,形成新的粘连,加重疼痛。
见好就收。许多患者只要疼痛稍有缓解,就立即停止理疗,其实每一个病灶都需要长时间的养护,如果不遵循理疗师的安排,凭感觉行事,病灶处的炎症或损伤可能只恢复了部分,很容易在短期内反复发作。只有把病根去除,以后才能不再复发。
察言观色
三种原因可导致身体发黄
身体发黄通常以眼睛发黄,并伴有尿黄、面黄、身黄为主要表现,一般先从眼黄开始,逐渐遍及全身。
体内湿热会使人的眼睛和身体都发黄,且黄色鲜明,表现出发热、口渴、身倦无力、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象滑且跳动急速。这是由于湿热蕴结中焦、熏蒸肝胆、胆液外泄等浸渍于肌肤所致。根据湿热的不同程度,又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湿热并重三种类型。
体内淤血会使人眼睛发黄,然后身体发黄。这通常是由于肝郁气滞,日久成淤;或因湿热黄疸久不治愈,湿郁气机不利、淤积肝胆、胆汁疏泄失职所致。
脾虚血亏会使人眼睛发黄,肌肤发黄无光泽,出现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指甲无光、舌质淡、脉象濡细。这是由于劳倦内伤或久病,使脾胃虚弱、气血亏损、肝失所养、疏泄失职、胆汁外溢所致。
节气与养生
立冬节气要护阴养阳
中医学认为,立冬节气的到来象征着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适合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那么,立冬后应该注意什么呢?
立冬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作息上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和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饮食调养要遵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避免维生素缺乏,尽量不要吃反季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