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国粹
发挥中医药优势展示中医人风采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来到了,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是夏天最容易生病的时间段,要如何养生保健,才能帮助人们安度伏天呢?
中医养生讲究“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因此三伏天既要注意降温防暑,又要跟着节气来养生调养,才能增强体质。
饮食要注意
三伏天气候炎热,饮食应以“多酸多甘、补气去火”为原则,可选用一些消暑粥来滋补身体,补气清暑、调理脾胃,如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冬瓜莲子粥、荷叶绿豆粥等。药粥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最适宜,伏天喝粥,可加山药、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多吃具有祛火作用的新鲜蔬果,如苦瓜、西红柿等,慎食辛辣刺激、肥甘油腻食物,少喝冷饮。夏季注意补水,不能等到感觉口渴之后才喝水,每天至少喝毫升水。
伏天吃两瓜
苦瓜
苦瓜,又名凉瓜、癞瓜,因其味甘苦、性凉、外皮多皱而得名。中医认为,苦瓜具有除热邪、解劳乏、清心明目之功效。
丝瓜
丝瓜是甘凉之品,入肺、肝两经,夏季吃丝瓜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解暑除烦、通经活络的功效。
护心养心是关键
“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伏天养心显得尤其重要,尤其对于本身有心脏病的患者。饮食上可吃些红枣、红豆、樱桃等红色食物,可起到养心、温阳、助眠的功效。
注意冷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诱发感冒。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生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防止“情绪中暑”危害身心健康。
清热除湿莫忽视
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邪侵袭。平时可以多按摩足三里、承山穴,还可以选择背部拔罐及背脊两侧刮痧,都可以起到祛除湿邪、调和营卫之功效。
另外,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等作用,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对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若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等症状,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
冬病夏治别错过
三伏天气温高、阳气盛,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选用具有辛温祛寒作用的药物贴于特定穴位,通过经络传导,温补阳气、驱寒祛邪,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刺,三伏天拔火罐、三伏灸等。可以根据病症不同,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
护好“四梢”安度伏天
三伏天热气逼人,大汗、睡眠不足、胃口不佳、体力消耗过多等等,都会损伤人体的健康,使人体的机能下降。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护好“四梢”。
01
1筋之梢——指(趾)
人体手和脚是全身经脉交会处,注重手和脚的保健,可疏通经脉。老年人散步时尽量穿平底鞋,行走时经常以趾抓地,可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和趾力,伸掌握拳运动,常玩健身球,也可手握三个核桃指拨玩耍,左右交替,这样可增加双手的灵敏度,增强手脑联系,延缓衰老。
02
肉之梢——舌
舌之正常,食欲旺盛,食物营养得以充分补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舌面上的味蕾随之退化和减少,食欲减退。肌肉之营养来源减少,肌肉就会软弱乏力。老年人要保护好舌,不要经常刮舌苔,以免破坏味蕾。
03
血之梢——发
头发致密亮泽,表示机体血液强盛。老年人的血少不足以养发,因而老年人头发常较稀疏、少光泽。老年人应经常进食一些具有养生补血的药物和食物,如枸杞子、桂圆肉、大枣、黑芝麻、核桃、黑豆、黑木耳、何首乌等,使机体血液旺盛、头发亮泽。
04
骨之梢——齿
老年人由于骨骼的退行性改变,牙齿也随之出现损坏和脱落。老年人要保护现存的牙齿,经常进行叩齿运动。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和骨钙的利用,强骨健齿。
文章来源:养生中国
医师简介
张广星,男,39岁,医院主治中医师。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从事中医药工作14年。曾师从国医大师李世懋,沧州二院名医王庆海,并自购中医药相关书籍余本,精心研读,颇有所得。能够熟练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治疗骨科疾病、妇科疾病及内科杂病,尤其擅长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滑膜炎、乳腺增生、月经病、便秘、失眠、眩晕、鼻窦炎等疾病。
医院始建于年,位于县城翠园路号,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具有鲜明中医特色优势的现医院,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现有编制床位99张,开放床位张,临床和医技科室29个。新进CT和C型臂,WBC体外短波热疗仪、配置有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中型设备余台件,中医设备14类78种台件。中医科拥有资深名老中医专家团队,皮肤科为省重点中医专科,康复科技术优、规模大。
快来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