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谈肩周炎的话题。
肩周炎是多发病和常见病,一般中年以后发病居多,所以有“五十肩”的说法,意思是五十多岁的时候,容易出现的肩周围关节炎,又叫“粘连性关节囊炎”。
肩周炎是怎么发生的?肩周炎是关节退行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呈进行性功能受限,导致形成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导致肩周炎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退行性的特征外,外伤、肌肉关节劳损也是造成肩周炎的主要原因。
办公室人员长期伏案在电脑前,姿势不正确,肩部长时间不活动,也容易引起肩周炎。
特别是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增多,这也客观上增加了肩周炎的发病率。
中医怎么看肩周炎?中医将肩周炎划为“骨痹”的范畴。
先来解释一下骨痹。
骨痹一词出自《素问·痹论》:指气血不足,寒湿之邪伤于骨髓的病症。主要症状为骨痛、身重、有麻痹感、四肢沉重难举。
《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
这么看来,骨痹的外延是相当广的,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大骨节病、多发性骨髓瘤、痛风等病,都可以划在骨痹里面,治疗时也可以参考骨痹的治疗。
事实上,以上列举的现代疾病,在中医看来,都有共性,这就是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虽然病的表现不同,但是内在的致病机理都是一致的,简单来讲,痹症,都是湿在作祟。
中医怎么治肩周炎?对肩周炎的治疗,除了中药汤剂外,外治方法也很多。
艾灸和针灸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艾灸能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对风寒湿痹造成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很有效的。
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寒则气收,热则气疾”,气寒血涩,血液运行缓慢容易凝结而生病,对此就可采用艾灸的方法,温经散寒,保持血液运行正常。
《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火调就是艾灸。因此,艾灸法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十分有效。
临床上,针灸跟艾灸常搭配使用。
针灸是以针刺入人体的穴位,以调整营卫气血。
其实,针灸应该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但是现在我们习惯将针刺称为针灸,针灸的时候,在针柄上挂上艾柱,就能将针灸和艾灸的功能结合起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所以,《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