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
立秋已快一个月,秋老虎正渐渐退去,慢慢感受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整个八月都在忙碌,早该将秋季饮食写出来,却一直没得空。山野间的植被,视觉上还很茂盛,细观,片片黄叶在绿丛中摇曳。行走于山林间,有风从双肩略过,零星的树叶缓缓落下。凉风有信,秋,来了。
秋季三个月,是草木自然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在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早卧早起,和鸡活动时间相仿,使意志保持安定,从而舒缓形体。但是,怎样使意志保持安定呢?主要是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得到匀整。这就是适应秋天收养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就要生飧泄病,这是因为秋天收养的基础差,供给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图
网络)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秋季应该怎么去吃,吃什么。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是养“肺”的季节,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合适。
具体到饮食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去吃呢?
饮食宗旨:养阴防燥,少辛增酸,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汤粥开胃,清淡进补;忌食生冷,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
(图
越人Tresort)
中医营养学讲究“以人为本”,饮食方面,“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胡椒等。与此同时,“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到了秋天,如果不加以收敛,体内津液就会不够,会出现皮肤干燥、脱发等“焦”的症状。而在饮食上,吃酸,可以补充体内的津液。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下面,就从如下几方面来说说,怎么吃。
五谷类
大米。大米入肺,滋阴润燥,可以补肺气,但大米偏凉,吃大米不想胃酸,需加辛温的食材,以平衡它的寒性和酸性,例如:桂皮、小茴香、紫苏叶等。此外,小米、玉米、糯米、芝麻、黑豆、核桃仁均可选择。
五果类
秋日天干物燥,适宜食用润肺清燥、养阴生津、清心安神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莲、梨、甘蔗、大枣等。此外,也可食用苹果、柿子、橄榄、核桃、石榴、葡萄、芒果、木瓜、山楂、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
忌:西瓜、香瓜、香蕉等寒凉水果。
(图
越人Tresort)
五畜类
秋季要平补。马肉,对肺具有滋补作用。鱼、鱼皮冻、老鸭汤、鸭蛋、鸡蛋、兔肉、甲鱼、海参这些凉性食物适宜在秋后食用,可以达到滋阴养肺、润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此外,可适当食用瘦肉、羊肉、乌骨鸡、猪肺、鸡肉、鳖肉、乳制品。
五菜类
从立秋开始,空气逐渐变得干燥,此时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清暑化湿的食物,如银耳、莲藕、百合、菠菜、黄瓜、西红柿、冬瓜、荸荠、茄子、丝瓜等。
此外,山药、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茭白、洋葱、芥菜、白萝卜、生姜、莲子、豇豆、泡菜、皂荚、皂角刺,丝瓜瓤子、薄荷、肉桂、麻黄、细辛也都很适宜秋季食用。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莲藕,莲藕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功效是不一样的。在秋季饮食中,莲藕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它具有补中养神、益脾健身的功效。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对防治秋燥非常有效;而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煮熟以后的莲藕,性由凉变温,失去了消淤清热的性能,但却变为对脾胃有益的食物,能健脾补胃、养阴润燥,有养胃滋阴、益血、止泻的功效,莲藕排骨汤,老少皆宜,可以作为秋季养生的常用食品。
(图
越人Tresort)
食饮类
滋阴润燥的蜂蜜非常适合秋季食用,可冲蜂蜜水喝,防止燥邪伤害人体的阴液。
冰糖雪梨、银耳红枣茶、黄芪桂圆红枣饮、燕窝、豆浆、菊花枸杞茶等,都很适宜在秋季食用。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故食饮需有节。此外,上述的饮食法则具有普遍性,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具体到个人,还是要依据自身的体质,选择性的食用。
特殊人群饮食
脾胃虚弱之人。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在饮食上,尽量吃温热食物,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既营养滋补,又利于吸收。多吃一些可以去除湿热的食物,或药物(例如:香薷);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例如:茯苓);忌食生冷食物,立秋以后,天气尚热,但阳气已经开始收敛,阴气已经慢慢增加了,此时吃太多阴寒食物容易损伤脾阳,所以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睡觉时盖好被褥,预防寒冷刺激引发旧患。在深秋外出时难免吞入一些冷空气,会引起胃肠粘膜血管收缩,对胃部健康不利,因此要特别注意日常起居中的保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及时添衣防寒,尤其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防止情绪消极,切忌暴饮暴食,醉酒。
老人小孩以及体质虚弱者,及时添加衣被。白露节气之后,应撤掉凉席,关上窗户,换上长袖睡衣,入睡,要注意气温的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凶。因此,耐寒力差的人,白露节气一过,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袭。
过敏性鼻炎患者。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特别是在白露之后,气候往往比较干燥,早中晚温湿度变化比较大,对鼻腔的影响极大,所以在此时更应该中科医院皮肤病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