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炎、冻结肩等)是发生于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及骨量减少,是一种自愈性疾病。
病因及临床表现
Part.1流行病学
好发于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2%~5%,女性较男性多见。左右肩无明显差异,约20%在一侧发生肩周炎一段时间后对侧再次罹患肩周炎,复发率低,14%患者同时患双侧肩周炎。
Part.2分类
1.原发性肩周炎(特发性肩周炎)
无确定病因,可能与免疫,生化,或激素水平失衡有关。
2.继发性肩周炎
病因明确的,如肩部外伤及手术史等。
Part.3病因
退行性变、外伤、慢性劳损、内分泌紊乱、受凉、肩外因素。
Part.4临床表现
女性>男性,多为单侧发病,部分患者可为双肩,呈慢性发病,部分病人有轻微外伤史、劳损史、受凉史。
(一)疼痛
1、初为轻度肩痛,逐渐加重。
2、夜间疼痛尤重,夜不能眠,或半夜疼醒,多不能卧向患侧。
3、疼痛可牵涉到颈部、肩胛部、三角肌、上臂或前臂外侧。
4、多在喙突、肩峰下、大结节、小结节、结节间沟及三角肌处可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
(二)肩关节活动受限
为肩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患者由于疼痛肩关节不敢活动,粘连逐渐加重,晚期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
(三)肩部肌肉萎缩
由于疼痛肩关节长期活动减少,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患肩失去原有的外形。
(四)全身表现
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烦、失眠、心悸、眩晕等全身不适症状。
Part.5临床分型
1.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前屈后伸大致正常。
2.中型:肩部疼痛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个别体位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度受限。
3.重型:肩部疼痛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个体位均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肩周炎的治疗
1.治疗目的: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2.治疗的方法:非手术治疗、手法松解、关节扩张造影、关节镜下松解和开放手术松解。其中非手术治疗包括:①患者教育②缓解疼痛③适当正确功能锻炼。
康复锻炼
1.急性期
治疗的目的为解除患者的疼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循环,并在疼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功能锻炼。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
2.慢性期
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及肌肉力量,增强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包括:物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1.蜡疗:蜡疗在关节炎中的应用。蜡疗通过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局部渗出的吸收,消除肌痉挛和增加软组织的伸展性,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2.低中频电疗法: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促进充血的消散、水肿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传统康复治疗
传统康复治疗包括:针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功能锻炼。
1.针灸疗法
中医理论: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等。
现代研究:镇痛作用、防御免疫作用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作用等。
2.拔罐疗法
定义:拔罐法是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造成瘀血达到防治疾病及康复医疗的一种方法。古称“角法”、“吸筒疗法”。
3.推拿疗法
推拿古称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对患者病情正确辩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用一定的手法技巧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利用手法功力的直接作用舒筋理筋,整复关节,或通过刺激经络系统发挥作用,以运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调节机体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功能锻炼:
①前环转运动②双手爬墙运动
③背后拉手④展臂站立
⑤头枕双手⑥下垂摆动
⑦后伸运动⑧肩梯运动
预后及预防
燕都医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