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治疗肩周炎详解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关节囊及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在临床上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50岁左右的人比较常见。因肩部活动功能明显受限形成冻结粘连而称“冻结肩”、“漏结肩”或“肩凝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带处在紧张状态,故年龄在50岁以下人群中也不少见。

1.概述

肩周炎典型的临床表现:

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部压痛而采取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甚至不能入睡。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肩周炎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病人极为痛苦。

肩周炎的诊断要点:

(1)40~50岁以上中老年多见,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

(3)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上举、外展、内旋、外旋明显。

(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

(6)早期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2.肩周炎的微创埋线治疗肩周炎发生的原因不同,致病有寒、热、虚、实之别,邪气侵犯的经脉及病变的部位不同,所以只有在中医八纲辨证与循经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下,才能得到满意疗效。取穴一般按肩关节疼痛部位及活动受限等情况以夹脊穴以及局部取穴为主,然后根据病变部位所属经络循行辅助以循经取穴。

取穴:

夹脊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和经验取穴

局部取穴:患侧颈夹脊穴C4~7,肩后穴、肩髃、肩井、压痛点

循经取穴:曲池、合谷、外关、三间

经验取穴:条口

操作要点:

每次选择4~5穴位,常规消毒后,用9号一次性埋线针,置入线体,左手拇、食指略分开固定于穴位处,右手持针对准选定好的夹脊穴快速刺入皮下,然后针体与人体矢状面约呈45°角斜向脊柱缓慢进针1-1.5寸,植入线体,其它穴位可以根据穴位解剖进行相应的操作。注意肩部关节处穴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线体进入关节腔。肩井处不可深刺,为避免刺伤肺尖,可以用提捏进针法进针。

3.临证经验

1.“肩三针”穴位注射配合埋线治疗肩周炎

取穴患侧肩髃、肩前、肩贞(合称“肩三针”,肩髃为锁骨肩峰端下约6cm的骨缝中、肩前为腋前皱襞头上约1.5cm、肩贞为腋后纹头上约3cm),另取患侧对侧条口穴。用复方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1ml),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1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mg(5ml)配制混合液备用。

操作:穴位注射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7号长针头,抽取混合液9ml,摇匀,常规穴位局部消毒,在“肩三针”直刺入穴位轻轻提插,出现酸麻胀困感亦称“得气”,回抽无血或无泡即可缓慢推药,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宜,肩三针各注入3ml左右。4次为1疗程,每次间隔5天。穴位埋线采用注线法,2周1次。

2.埋线结合剥离治疗肩周炎

先在患肩找出压痛敏感点(或肩部活动时的痛点))3-5个,这些痛点一般分布在喙突处、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冈上肌、三角肌、冈下肌、冈上肌和小圆肌抵止端、肩峰下等。将一次性埋线针的斜刃顺着肌肉纤维走向,垂直刺入穴内,待有酸胀等针感后,轻微提插数次,然后纵行疏剥几下,再横行剥离几下,当觉针下有松动感时,再推入针芯,将线体植入肌层。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医疗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yy/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