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年9月~年6月郑州市金水区河南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为治疗组患者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的症状,还能改善其肩关节的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肩周炎;疗效观察
R.9 B --()2--02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叫做冻结肩、肩凝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1],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肩部剧烈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受到限制,可对其正常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颇多,但绝大多数疗法的疗程较长,见效较慢。为了探讨分析采用医用臭
氧水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年9月~年6月郑州市金水区河南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为治疗组患者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年9月~年6月郑州市金水区河南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3.54±7.47)岁,平均病程为(5.45±4.17)个月;在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6例,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4.31±7.38)岁,平均病程为(5.11±4.24)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规定的关于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作为本次研究的诊断标准:
1.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的发病率高于左肩,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存在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的情况,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存在典型的“扛肩”现象。
5.X线检查结果多为阴性,病程较久者可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病变的患者。②对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③X线平片显示存在骨质异常的患者。④患侧上肢存在血管及神经损伤的患者。
1.4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为治疗组患者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4.1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具体的方法是:
①患者取坐位,对其患肢进行局部消毒。
②选穴:取患侧的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天宗穴、曲池穴、肩前穴及阿是穴。
③医者手持毫针,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对上述穴位进行常规针刺。
④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共治疗4周。
1.4.2治疗组 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的方法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
①患者取正坐位或俯卧位,对其患侧肩部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②选穴:极泉穴、肩中俞穴、臂臑穴、肩井穴、外观穴、手三里穴。
③医者手持7号注射针,从极泉穴分别透刺肩髃穴和肩髎穴,待针头进入关节腔后分别注入浓度为23μg/ml的医用臭氧水3ml,同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沉、涨、酸、麻的感觉。
④针管回抽无物后,再向相应的腧穴内注入2ml左右的医用臭氧水,拔针后在创口贴上创可贴。⑤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所选穴位进行注射。
⑥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
1.5观察指标
1.5.1 肩关节功能评分:参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内容包括肩部疼痛程度评分(满分为15分)、日常生活活动水平评分(满分为10分)、活动肩部时手可达到的位置评分(满分为10分)、肩部前屈评分(满分为10分)、肩部后伸评分(满分为10分)、肩部外展评分(满分为10分)、肩部内收评分(满分为10分),总计75分。
1.5.2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患者肩部疼痛的症状消失,肩关节各项功能全部或基本恢复正常。
②好转:患者肩部疼痛的症状有所减轻,肩部活动功能有所改善。
③无效:患者肩部疼痛的症状无任何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6.73±11.26)分,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6.47±11.49)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54.41±14.29)分,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68.83±5.67)分,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在治疗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25例,为有效的患者有4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6例,为有效的患者有20例,为无效的患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讨论
肩周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因过度劳累引发肩关节发生慢性损伤或退行性改变所致。此外,感受寒邪以及局部疼痛引发肩关节活动减少也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4]。肩周炎的病变部位是关节囊及周围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滑囊等。中医认为,肩周炎又叫做漏肩风、冻结肩,属于“痹症”的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意思是感受风寒湿邪是本病的外在致病因素。《古今医鉴》指出:“病臂痛为风寒湿所搏??有血虚作臂痛,盖血不荣筋故也。因湿臂痛,因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软痹”,认为正气不足、气血亏虚、筋失濡养、筋脉拘挛而不用是本病的内在病因,即外感风寒湿邪,致使营卫失和、气血瘀滞、寒湿阻络,不通则痛。
目前,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颇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推拿疗法[5]、传统针刺疗法[6]、穴位注射疗法[7]、针刀松解术[8]等。根据“筋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选取经过肩部的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上的腧穴(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天宗穴、曲池穴)进行治疗可起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解痉止痛的功效。大量的研究证实,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诸多优点:①抗炎:医用臭氧水能提高局部组织的氧浓度,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医用臭氧水不但可以诱导抗氧化酶过度表达,以中和反应性氧化产物,还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及致痛物的合成与释放。②镇痛:医用臭氧水可直接作用于患侧肩关节的末捎神经,并通过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达到镇痛的效果;氧自由基在外周和脊髓都具有致痛的作用,而医用臭氧水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发挥止痛的作用[9]。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疗法将医用臭氧水、传统针刺疗法和经络腧穴理论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充分发挥了针灸疗法调和阴阳、舒筋通络的作用,又彰显出医用臭氧水抗炎镇痛的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患者
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的症状,还能改善其肩关节的功能,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见效快,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
[3]ConstantCR,MurleyAH.Aclinicalmethodoffunctio nalassessmentoftheshoulderf[J].ClinOrthop,,1():-64.
[4]宋文阁,王春亭,傅志俭,等.实用临床疼痛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8.
[5]李守栋.推拿治疗肩周炎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41(12):61-62.
[6]张江层,刘帅,吕俊玲,等.芒针深刺配合锋钩针、火罐治疗肩周炎: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31(10) :.
[7]宋文阁,傅志俭.疼痛诊断治疗手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 版社,:.
[8]杨付兵,杨庆林.针刀治疗肩周炎60例[J].中国针灸,,0: 60-61.
[9]王伟等.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况[J].中医学报, ,26(1):-.
作者简介:周天睿(—),男,河南郑州人,医学硕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机制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疼痛技术学习:),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周友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