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针灸临证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肩周炎“夜间痛”的临床意义

“夜间痛”是肩周炎的典型症状之一。此症状何如?在临床上,我们常会见到有些肩周炎患者症状白天正常,只是一到了夜里,肩周即痛(大多无时间规律性,排除子午流注针法所言肩痛)或白天亦痛,到了夜里疼痛更甚。此即所谓肩周炎的夜间痛,很值得临床针灸医师思索与探讨。

在笔者看来,肩周炎之夜间痛,如果按常规针法治之,如肩三针、梅花针、TDP照射或用一针疗法循经取穴,如鱼际、三间、后溪、中渚、跗阳等,临证用之,取效多不显。这就提示我们,肩周炎之夜间痛,其治法必有特殊之针刺思维,对于此话题,我之拙作《针灸临床笔记。人民军医出版社,.7第一版》有过论及。其中谈到,可用点按或针刺照海穴的方法来专门治疗肩周炎之夜间痛。但说实话,临证用之,有的效显,有的根本无效,何也?对此,我曾一度束手无策,苦恼不已------一个医生的责任感促使我对此话题求索不止!后由于机缘巧合,对于肩周炎之夜间痛的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之高足——现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刘兵博士(针灸学博士)和针界名宿龙帅江老师,他们都给出了各自的针灸处方。刘兵的针灸处方为:肾关+太溪。龙帅江的针灸处方为:中脘+足三里+太溪。关于董氏奇穴,我是钦仰已久,正在努力钻研之中,所以刘老师的针方还没有正式尝试。我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龙老师的针方,临证用之治疗肩周炎夜间痛,可谓无不效验!针灸名宿,果然非同反响!

仔细思索以上两家针方,则各有千秋。刘兵博士之方颇有张士杰老师援物比类的味道;龙帅江老师之方则从阴阳平衡的角度出发来组方,其中中脘穴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又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与任脉之交会穴,而太溪穴为足少阴经之原穴,且为输穴。以此组方,阴阳调和的味道颇为强烈,岂不效乎?我们知道,肩周炎之发病机理为肝肾亏虚和阳明脉虚。之前我们在针灸临证中,只是应用其病因病机之一以治之,即或取肝肾亏虚治之,或取阳明脉虚治之。而此次用龙老师之针方治疗肩周炎之夜间痛,乃是肩周炎之病因病机皆用之也!按此取穴,乃效!说明肩周炎之夜间痛的针刺取穴原则,是最能全面体现肩周炎之病因病机的:肝肾亏虚和阳明脉虚。这也是肩周炎夜间痛的全部临床意义之所在。这是否进一部说明,对于典型的肩周炎夜间痛的患者,我们在针灸临证时要把其单独视为一种独立的证候加以重视呢?事实上,我在临证时正在这样做。

(二)关于肩周炎针灸选穴的几个问题。

(1)急性期是否可选择足阳明经郗穴梁丘?答案是肯定的。针灸名家关吉多临证用之,云每见佳效也!此处与郗穴主治痛症和急证暗合。附肩周炎急性期选穴:(A)阳陵泉+太冲穴。(B)梁丘。

(2)肩周炎晚期有肌肉萎缩者,选穴可取阴陵泉透阳陵泉治之,取脾主肌肉之意。此处与贺普仁选伏兔穴治疗或预防腰间盘突出之肌肉萎缩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3)肩周炎久病不愈或常规针灸办法不效或顽固性肩周炎选穴问题。

(A)贺普仁选膏肓俞(B)我本人选手三阳经之络穴如偏历、外关、支正和列缺穴,酌配肩前穴、肩贞穴和臂臑穴。众穴除列缺穴和臂臑穴针尖向上外,余穴均直刺。之所以这样选穴,取病久入络之意也!

司言词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康复天使
中科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puc.com/jzyyy/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