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在康复医学领域,肩周炎主要是指特定年龄发生的无特殊诱因的肩关节周围炎症,而不是其他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继发性肩关节功能障碍。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治疗:
目的:消炎、镇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物理治疗:
(1)急性期:针对肩部软组织的炎症和水肿,治疗目的是消炎止痛
1)肩下垂摆动训练:环绕画圈摆动和钟摆样摆动训练。
2)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无痛或轻痛范围内进行爬墙、爬肩梯、滑轮器训练;10-15分钟,每日1-2次。
3)肌力训练:逐渐进行抗阻肩周肌力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采用超短波、脉冲磁、超声波、红外线照射、蜡疗等温热疗法,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可长期应用。等幅中频电、调制中频电疗,有助于松解粘连。
(2)慢性期:针对组织粘连、关节功能障碍,采用松解粘连,促进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的方法。按摩或手法松动治疗,作用于浅层组织和深部肌肉的手法。冻结期用稍重手法,目的是缓解疼痛、松解粘连、恢复动能。
赞赏